公无渡河

作者:李白      朝代:
公无渡河原文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公无渡河拼音解读
huáng 西 lái jué kūn lún
páo xiāo wàn chù lóng mén
tāo tiān
yáo jiē
bǎi chuān
ér kuī jiā
shā tuān yān hóng shuǐ
jiǔ zhōu shǐ cán
hài nǎi
máng rán fēng shā
bèi zhī sǒu kuáng ér chī
qīng chén lín liú wéi
páng rén zhǐ zhī
gōng zhī
nán píng
gōng guǒ liú hǎi méi
yǒu zhǎng jīng bái chǐ 齿 ruò xuě shān
gōng gōng guà juàn jiān
kōng hóu suǒ bēi jìng h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

箜篌所悲竟不还。
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57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páo)哮(xiào)万里触龙门。
昆仑:昆仑山。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波滔天,尧(yáo)咨(zī)嗟(jiē)。

大禹(yǔ)理百川,儿啼不窥(kuī)家。
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九州:指天下。

杀湍(tuān)湮(yān)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sǒu)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凭:徒步渡过河流。挂罥:尸骨挂于雪齿之间。箜篌:古时的一种弦乐器。似琴而小,用拨弹之。有竖、卧两种。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57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诗人的许多奇思。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 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诗人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 以上一节从荒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平治。 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 “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为下文作足了铺垫。 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难道就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后一节,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因为诗人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诗人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水边)。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齿冤魂。这景象是恐怖的。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结尾诗人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全诗就这样结束了。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 狂夫”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说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那么“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又喻指谁?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 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参考资料:
1、潘啸龙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0-132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公无渡河译文及注释

黄河滔天,决裂昆仑,东行万里,咆哮龙门!水天一色,尧舜叹息,何人可以治理?大禹忙于治理河流,三次路过家门,小儿哭啼都没有进去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把野马般的黄河驯服,中原之地才可以…展开

译文黄河滔天,决裂昆仑,东行万里,咆哮龙门!水天一色,尧舜叹息,何人可以治理?大禹忙于治理河流,三次路过家门,小儿哭啼都没有进去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把野马般的黄河驯服,中原之地才可以种养桑蚕,耕作农田。水害虽然去除,两岸依旧茫茫的风沙。天啊,你看来了一位披头盖发的狂老人,一大清早到黄河边干什么?呵呵,他想渡黄河呢!哈哈,晕!别人都冷眼旁观,只有他老婆牵扯着他的衫袖,可他不听啊俗话说的好啊:可以徒手与猛虎搏斗,可千万别光脚渡黄河啊!这老狂人果然溺死,尸体漂荡到海滨,海上有鲸鱼,其白牙大如雪山。老狂人象一丝布绢挂在鲸鱼的白牙之间,老妻流泪弹起了悲伤的箜篌曲,感叹老公不生还!

注释⑴昆仑:昆仑山。⑵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⑶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⑷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⑸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⑹凭:徒步渡过河流。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公无渡河创作背景

大多数人认为此诗作于安禄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费侦探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后,当永王使韦子春带着五百两黄金来三请李白下山的时候。…展开
  大多数人认为此诗作于安禄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费侦探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后,当永王使韦子春带着五百两黄金来三请李白下山的时候。 折叠

公无渡河鉴赏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展开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前两句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

三、四句“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理百川”以下六句,“大禹”出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诗人的许多奇思。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 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诗人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 以上一节从荒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平治。 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 “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为下文作足了铺垫。 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难道就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最后九句,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因为诗人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诗人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水边)。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齿冤魂。这景象是恐怖的。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结尾诗人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全诗就这样结束了。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 狂夫”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作年难以考证。大多数人认为此诗作于安禄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费侦探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后,当永王使韦子春带着五百两黄金来三请李白下山的时候。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公无渡河原文,公无渡河翻译,公无渡河赏析,公无渡河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178.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韩国美女性感视频全球最美第一名oo后小学生晒性感照女明星颜值排名榜中国女明星颜值排行前50明星人气榜bt蚂蚁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