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参考资料: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湘君:湘水之神。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耐可:哪可,怎么能够。且就洞庭赊(shē)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且:姑且。就:一作“问”。洛阳才子谪(zhé)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湘川:指湘江一带。元礼:东汉李膺的字。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西天:指长安。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鸿:鸿鹄,即天鹅。醉客满船歌白苎(zhù),不知霜露入秋衣。
白苎:歌曲名。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参考资料: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第二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察之极难。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绝不能“赊”,也不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第二首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第一、三、四首诗的末句都有“不知”二字,这三个“不知”,词相同而义不同,因此不相重复。第一首诗“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并非真的想去吊湘君而觅其处所,仅是抒发缅怀古人之情而已;第三首诗“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是对自身遭遇不满、怅然若失、前途未卜之嗟吁而已;第四首诗“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是沉醉于洞庭湖之月色与船歌、乐不知返,寒意侵袭而未能察觉而已。三个“不知”各有其妙处。
最后一首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运用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一种人生难以完美的感慨;“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赞美洞庭湖的景色,写得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参考资料: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5-326 - 背诵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赏析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第二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察之极难。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绝不能“赊”,也不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第二首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第一、三、四首诗的末句都有“不知”二字,这三个“不知”,词相同而义不同,因此不相重复。第一首诗“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并非真的想去吊湘君而觅其处所,仅是抒发缅怀古人之情而已;第三首诗“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是对自身遭遇不满、怅然若失、前途未卜之嗟吁而已;第四首诗“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是沉醉于洞庭湖之月色与船歌、乐不知返,寒意侵袭而未能察觉而已。三个“不知”各有其妙处。
最后一首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运用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一种人生难以完美的感慨;“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赞美洞庭湖的景色,写得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展开第一首,此首写八百里洞庭水的浩渺,点出神话传说,抒发吊古深情。首句写极目西望之水描绘洞庭和长江水的分合。次句则写南眺之天,写出洞庭汪洋万顷、水天相接之景,两句从大处落笔渲染洞庭湖的雄伟壮阔之美。三句以“日落”“秋色”点时间和季节,长沙距洞庭数百里,可见日色、天色、秋色之远,撩起诗人愁绪万千。末句在家远的神话境界中抹上一层隐约的哀情。
第二首,此首写月夜泛舟湖上放诞纵酒。首句描绘洞庭夜景暗写湖水清澈平静之美。次句发出奇问:怎能乘着水流直上九天?反映出诗人眼花朦胧地遥望水天交接处的痴想,表现出诗人天真豪逸的心情。三、四句实际上作了回答:既然不能上天,姑且在洞庭湖中借一点月色,将船划到白云深处买酒取乐吧!诗人将湖中倒影幻化为美丽的天上游乐,活现了当时诗人们的兴致。一“赊”一“买”,戏谑而有妙趣。此诗之佳不在景物描写的工致,而在于诗人将强烈而独特的奇想融进景中,使景色充满奇情异趣。
第三首,此首叹志士才高命蹇,并倾吐对长安的忆念。首两句借用西汉贾谊、东汉李膺的典故,以贾生比贾至,惜其谪;以元礼比李晔,美其名;贴切妙合,并将典故中飘然如仙的形象融入诗景,如化盐入水,盐无迹而水有味,情思隽美。三、四句写谪迁之士内心复杂的痛苦,回忆当年在长安的欢笑,如今“还欲笑”,这“还欲笑”三字显然充满苦涩和辛酸。结句更深一层地诉说内心的痛苦:“不知何处是西天”即“不知何处是长安”,诗人遇赦放归后一直等待朝廷任用,但朝廷早就把他丢弃了。诗人心中的苦痛无法用言语形容“不知”二字,写得何等沉痛!组诗中凡三次出现“不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写尽了心中的哀恻。
第四首,此诗首句点出秋月西移,暗示更深夜阑;次句点出秋深,“早鸿飞”又暗示天将黎明。斜月疏淡,雁声凄厉,洞庭无边,给人清幽凄冷、空旷孤寂的感觉。三、四句转写舟中醉客沉迷在歌唱之中,全然不觉秋霜秋露已侵入衣内。这种穷极之乐目的是为了忘掉痛苦,故更易沉醉麻木。末句正点出沉醉麻木的程度。此诗善用对比、反衬之法,主旨含而不露,神韵幽深。
第五首,此首与第一首结构相反。第一首由赏景而入于怀古,此首则由怀古而入于赏景。“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运用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一种人生难以完美的感慨;“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赞美洞庭湖的景色,写得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折叠 -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乾元二年春,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秋时由江夏(今湖北武昌)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此时,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这一组五首七绝记其事。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原文,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翻译,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赏析,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546.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