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送梅津
-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印剖黄金籀。待来共凭,齐云话旧。莫唱朱樱口。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印剖黄金籀。待来共凭,齐云话旧。莫唱朱樱口。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娇:一本作“晓”。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露黄漫委:“黄”字后面一本有“迷”字,一本有“半”字。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印剖黄金籀。待来共凭,齐云话旧。莫唱朱樱口。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泪:一本作“唳”。 -
“黯分袖”三句。“分袖”,即与情如手足的老友尹焕分别。“肠断”句,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肠断白萍洲”句脱化出来。“柳”,谐留也。此言词人在岸边送别亲如手足的尹焕兄,心情因哀伤离别而致断肠,盼望岸边的柳枝能系住行船,不教梅津轻易离去。“吴宫”三句,言在送尹的人群中,还有梅津的爱人“娇月”、“娆花”,她们嘱咐梅津,离开这儿吴地进京去后,不要很快就忘记她们,又与钱江边的美貌少女交往过热。“蛮江”,指钱塘江,因古越曾是蛮荒之地,所谓东夷是也。“豆蔻”,又称含胎花,常用来比作处女。杜牧有“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用以比拟少女。上片述岸边送别情景。
“吐春绣”三句。“吐”,可释为既直言,又快速。此言尹的爱人因梅津离吴赴京而作词寄情,她的笔底既迅速,又直率,字字锦绣,句句温柔,其中包含了多少相思恋情,又包含了多少离情别意。“新园”三句,言梅津在吴地刚造好了一个庭园,里面就住着他的爱人。她因为梅津的离去而搞得愁云密布,孤零零独自一人伴着香溢满园的黄花。中片写梅津留吴的爱人。上、中二片是为梅津爱人设语,也是词人的心底话也。
“还背”三句,言梅津离吴地赴京也。“垂虹”,即垂虹桥,在吴江上。“秋去”,既呼应中片“露黄”、“寒香”,也点出梅津离吴,时在秋天。“四桥”,呼应上片“住船”,点明梅津是从水路去杭州的。“四桥”,《苏州府志》: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此言梅津在秋天菊黄吐香时节,将乘船经吴江垂虹桥赴京。因此,词人在这里设夜宴饯别,至“一宵歌酒”。“犹忆”两句,因将别离,而追忆昔时相聚。词人说:我想起与你两人在一个重九节携酒登高游赏,以致被山顶大风吹落了头上的“乌帽”。这两句可与《霜叶飞·重九》词中“惊飚从卷乌纱去”,“但约明年,翠微高处”等句互相印证。词人忆昔之同乐,更伤今之离别,因为现在又是秋天了,而共去登高的约会,却已无法实现,又增一叹。“西湖”五句,替梅津去杭后设想。言梅津一旦到了杭州,又可以去西湖边的孤山踏雪访梅了,秋后即是冬至矣。词人说:那时候,你将要去哪户人家听人弹奏琵琶呢?这也是暗讽梅津不要见新弃旧,另觅新欢也。再言尹焕入朝为官,将能身佩黄金印,跨下紫骝马威风凛凛地去上早朝。“待来”两句,设想重逢。词人说:当我们俩在吴地重逢时,一定要与你去齐云楼饮酒话旧。“齐云”,即吴之齐云楼。卢熊《苏州府志》:“‘齐云楼’在郡治后子城上。相传即古月华楼也。”《吴地记》:“唐曹恭王所造,白公(即白居易)诗亦云。改号‘齐云楼’,盖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之义。”“莫唱”五句,又是照应上、中片,为梅津留吴的爱人设想。词人说:梅津去杭城后,不要叫歌妓陪席吹唱,因为歌声上扬会被行云听后送到这儿吴地,被闺楼上的她知道。她正在这里盼你归来,并不希望听到你另觅新欢的坏消息。这种独守空闺,只闻哀角鸣,不见亲人影的孤苦生活,怎不教她日渐消瘦?下片主旨是在劝梅津入朝后,不要忘记吴中旧人。这与上面一样,虽明指尹之爱人,也是指词人自身。
- 背诵
-
瑞龙吟·送梅津注释
-
瑞龙吟·送梅津创作背景
夏承焘笺:“此与《凤池吟》为淳祐七年作。”如依夏说,此词则是梦窗卸苏幕后再到吴作(杨铁夫定梦窗于公元1243年(淳祐三年)卸苏幕;《词人年表》定梦窗在公元1246年(淳祐六年)后往…展开夏承焘笺:“此与《凤池吟》为淳祐七年作。”如依夏说,此词则是梦窗卸苏幕后再到吴作(杨铁夫定梦窗于公元1243年(淳祐三年)卸苏幕;《词人年表》定梦窗在公元1246年(淳祐六年)后往来杭越间。 折叠瑞龙吟·送梅津赏析
“黯分袖”三句。“分袖”,即与情如手足的老友尹焕分别。“肠断”句,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肠断白萍洲”句脱化出来。“柳”,谐留也。此言词人在岸边送别亲如手足的尹焕兄…展开“黯分袖”三句。“分袖”,即与情如手足的老友尹焕分别。“肠断”句,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肠断白萍洲”句脱化出来。“柳”,谐留也。此言词人在岸边送别亲如手足的尹焕兄,心情因哀伤离别而致断肠,盼望岸边的柳枝能系住行船,不教梅津轻易离去。“吴宫”三句,言在送尹的人群中,还有梅津的爱人“娇月”、“娆花”,她们嘱咐梅津,离开这儿吴地进京去后,不要很快就忘记她们,又与钱江边的美貌少女交往过热。“蛮江”,指钱塘江,因古越曾是蛮荒之地,所谓东夷是也。“豆蔻”,又称含胎花,常用来比作处女。杜牧有“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用以比拟少女。上片述岸边送别情景。
“吐春绣”三句。“吐”,可释为既直言,又快速。此言尹的爱人因梅津离吴赴京而作词寄情,她的笔底既迅速,又直率,字字锦绣,句句温柔,其中包含了多少相思恋情,又包含了多少离情别意。“新园”三句,言梅津在吴地刚造好了一个庭园,里面就住着他的爱人。她因为梅津的离去而搞得愁云密布,孤零零独自一人伴着香溢满园的黄花。中片写梅津留吴的爱人。上、中二片是为梅津爱人设语,也是词人的心底话也。
“还背”三句,言梅津离吴地赴京也。“垂虹”,即垂虹桥,在吴江上。“秋去”,既呼应中片“露黄”、“寒香”,也点出梅津离吴,时在秋天。“四桥”,呼应上片“住船”,点明梅津是从水路去杭州的。“四桥”,《苏州府志》: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此言梅津在秋天菊黄吐香时节,将乘船经吴江垂虹桥赴京。因此,词人在这里设夜宴饯别,至“一宵歌酒”。“犹忆”两句,因将别离,而追忆昔时相聚。词人说:我想起与你两人在一个重九节携酒登高游赏,以致被山顶大风吹落了头上的“乌帽”。这两句可与《霜叶飞·重九》词中“惊飚从卷乌纱去”,“但约明年,翠微高处”等句互相印证。词人忆昔之同乐,更伤今之离别,因为现在又是秋天了,而共去登高的约会,却已无法实现,又增一叹。“西湖”五句,替梅津去杭后设想。言梅津一旦到了杭州,又可以去西湖边的孤山踏雪访梅了,秋后即是冬至矣。词人说:那时候,你将要去哪户人家听人弹奏琵琶呢?这也是暗讽梅津不要见新弃旧,另觅新欢也。再言尹焕入朝为官,将能身佩黄金印,跨下紫骝马威风凛凛地去上早朝。“待来”两句,设想重逢。词人说:当我们俩在吴地重逢时,一定要与你去齐云楼饮酒话旧。“齐云”,即吴之齐云楼。卢熊《苏州府志》:“‘齐云楼’在郡治后子城上。相传即古月华楼也。”《吴地记》:“唐曹恭王所造,白公(即白居易)诗亦云。改号‘齐云楼’,盖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之义。”“莫唱”五句,又是照应上、中片,为梅津留吴的爱人设想。词人说:梅津去杭城后,不要叫歌妓陪席吹唱,因为歌声上扬会被行云听后送到这儿吴地,被闺楼上的她知道。她正在这里盼你归来,并不希望听到你另觅新欢的坏消息。这种独守空闺,只闻哀角鸣,不见亲人影的孤苦生活,怎不教她日渐消瘦?下片主旨是在劝梅津入朝后,不要忘记吴中旧人。这与上面一样,虽明指尹之爱人,也是指词人自身。
折叠 -
夏承焘笺:“此与《凤池吟》为淳祐七年作。”如依夏说,此词则是梦窗卸苏幕后再到吴作(杨铁夫定梦窗于公元1243年(淳祐三年)卸苏幕;《词人年表》定梦窗在公元1246年(淳祐六年)后往来杭越间。
- 吴文英 吴文英,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本姓翁,入继吴氏,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一生未第。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年间入苏州仓幕,曾任浙东安抚使吴潜幕僚,复为荣王赵与芮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存词三百四十一首。…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瑞龙吟·送梅津原文,瑞龙吟·送梅津翻译,瑞龙吟·送梅津赏析,瑞龙吟·送梅津阅读答案,出自吴文英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757.html
诗词类别
吴文英的诗词
- 《绕佛阁(赠郭季隐)》
- 《花犯 其一 中吕商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 《瑞鹤仙·秋感》
- 《瑶华·分韵得作字,戏虞宜兴》
- 《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 《探芳信(麓翁小园早饮,客供棋事琴事)》
- 《塞翁吟·草色新宫绶》
- 《凤栖梧·甲辰七夕》
- 《水龙吟·送万信州》
- 《宴清都》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