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秋感
-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蘋底芦梢,未如鬓白。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蘋底芦梢,未如鬓白。
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
捎:一本作“梢”。小山:画屏上的山峦。迭:一本作“送”。岸帻:头巾覆在额上,把头巾撤起露出前额。岸,露额;帻,头巾。此表示态度酒脱,不拘束。
砧:捣衣石。
银屏:代指姬之住处。剪尺:女子用物,代指爱姬。
燕:喻指去姫。
罗额:罗幕的横额。
分:情分。
屐:木鞋,鞋的通称。
那听:哪堪听。
蘋:水中植物。又名田字草、四字菜。
-
此词为梦窗再至苏州之作。上片以景衬情。“泪荷”三句,状秋天风雨景致。言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林声”三句,风雨启愁心。言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因此,词人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所以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欺”两句,因凉而想到添衣,进而思念起曾为他制衣的亲人。“帻”,古人包发的头巾。词人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据陈洵《海绡说词》云:“暮砧催、银屏剪尺”一句,是全词最惊心动魄处。盖因闻砧而思裁剪之人也。“最无聊”两句,点出制衣之人已去。“燕去堂空”句中之“燕”, 在《梦窗词》中多指人, 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犹是曾巢,谢堂双燕”;《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唐多令》“燕辞归、客尚淹留”;《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南楼坠燕”。杨铁夫《梦窗词笺释》说:“燕指去姬”。但从《夜合花》“似西湖燕去,吴馆巢空”,及《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题中的“燕亡”与词中的“南楼坠燕”来看,应是指杭之亡妾。总之,是梦窗亲人无疑。此言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词人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下片情中含景。“行客”两字换头,点明词人是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西园”三句,言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词人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因此更加引起词人的伤感情绪。正是因为词人心中先有了离愁别恨,所以景物也变成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句)。“西园”,即吴文英在苏州的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据《莺啼序》词有“横塘棹穿艳锦”,“念省惯吴宫忧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苏州。近人有直指在阊门之西的。“西风”三句,“西风”点出秋季,“破屐”刻画“行客”的装束。“林下路”、水边石”,都是词人旧地重游之处。“念寒蛩”三句,言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而词人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看雪飞”两句自叹。“苹”,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叶柄顶端,到夏秋时候,叶柄的下部生出小枝,枝上生子囊,里面有孢子。也叫田字草。此言空中的飞雪,浮苹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词人的双鬓相比,还是头发白。结句叹己由愁而发白,有感叹老之已至之意。
- 背诵
-
瑞鹤仙·秋感注释
-
瑞鹤仙·秋感鉴赏
此词为梦窗再至苏州之作。上片以景衬情。“泪荷”三句,状秋天风雨景致。言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林声”三…展开这首词因风雨愁人而作,上下阕衔接自然。全词语言清丽脱俗,情景交融,浑然一片。
上阙此词发端三韵,以秋风秋雨之景渲染愁情韵是倒装句,写阴云密布,秋雨绵绵,雨水打在荷叶上,如泪珠涟涟;斜风斜雨吹进窗隙,寒气通人。一个“抛”字,勾出雨落碧荷之状,“壁”形容荷叶的色泽。“林声怨秋色”一韵,承接“雨”,写雨声淅沥,滴在荷叶上如怨如诉。“对小山不迭”一韵,由景转人人事,词人面对屏风中连绵不断的山峦,想起爱姬,不禁愁眉双锁。“碧”承“秋色”“愁”承“怨”字,揭示了词的感情基调。“凉欺岸帻”写秋雨寒气袭上额头,更感凉意。这“凉”不仅身凉,而且道出心凉。“暮砧催、银屏剪尺”写在秋风秋雨的傍晚,听到远处砧声阵阵,禁不住思念那心爱的美姬。此句引出爱姬,由景转到人物。“最无聊”一韵,写人去楼空,尘暗罗幕,一片凄凉景象映入眼帘,袭上心头。“最无聊”三字,直抒胸臆。歇拍处的燕去堂空”引出下片。
下阙不变,继“燕去”展开。“西园有分”写苏州西园乃是词人与爱姬共居之地,“有分”二字颇具意蕴,不仅写出昔日二人情意绵绵,而且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诗意,表达了今日人虽去,但情更亲的企盼。然而眼前景物却是“断柳凄花”一片萧疏凄凉,“似曾相识”一句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反用,言姬去而不归;“无可奈何花落去”是正用,抒发了惆怅无奈的情怀。“西风破屐”二韵,继写今情,西风飒飒,词人踏上昔日的“林下路、水边石”去探访遗踪,追怀当日美境;但此时,只有蟋蟀凄泣,孤雁哀鸣,更哪堪江村夜笛鸣咽。这几句景由一个“念”字贯下,“残梦”“心事”与“念”字呼应,表明此景乃情中景。结句“看雪飞”一韵,言愁绪满怀,头白胜雪。此处以飞雪、芦花、白蘋花作比。结句情景交融,神完气足。
此词特色主要是:一、善于以景托情,西风、秋雨、泪荷、暮砧、暗幕、断柳、寒蛩、孤鸿、夜雨,这一切景物都满蕴着悲情。二、精于造语,去陈脱俗。如“漏云筛雨”在云雨之前加上“漏筛”二字,形象地勾出了秋雨连绵之态。“银屏剪尺”以借代法,代指爱姬,“燕去”“行客”代指姬之离去。“有分”“似曾相识”化用曹植、晏殊的诗词语句,增加了词的内涵,深化了词境。
折叠 -
此词为忆苏姫之词。吴文英与苏姬情爱最笃,但吴文英卸幕离职,迁居杭州以后,苏姬离开了他。他写下了许多忆念苏姬之作,这是他再至苏州因风雨愁人而忆姬时所作。
- 吴文英 吴文英,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本姓翁,入继吴氏,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一生未第。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年间入苏州仓幕,曾任浙东安抚使吴潜幕僚,复为荣王赵与芮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存词三百四十一首。…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瑞鹤仙·秋感原文,瑞鹤仙·秋感翻译,瑞鹤仙·秋感赏析,瑞鹤仙·秋感阅读答案,出自吴文英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627.html
诗词类别
吴文英的诗词
- 《莺啼序·春晚感怀》
-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 《望江南(赋画灵照女)》
- 《一寸金·秋感》
- 《满江红(夷则宫、俗名仙吕宫淀山湖)》
- 《如梦令》
- 《绛都春·题蓬莱阁灯屏》
- 《尾犯(黄钟宫赠陈浪翁重客吴门)》
-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
- 《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