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行乐词八首 其一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宫中行乐词八首 其一赏析
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这一首五律,写一位年轻的、甚至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所居。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写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騃憨多态。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故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写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这一联,实际上用虞世南诗意。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作者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侧写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写此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诗中数用“彩云”字样,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把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众之处。 (孙艺秋)…展开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这一首五律,写一位年轻的、甚至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所居。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写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騃憨多态。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故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写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这一联,实际上用虞世南诗意。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作者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侧写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写此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诗中数用“彩云”字样,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把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众之处。 (孙艺秋)折叠 -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宫中行乐词八首 其一原文,宫中行乐词八首 其一翻译,宫中行乐词八首 其一赏析,宫中行乐词八首 其一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28909.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宫中行乐词八首 其一》
-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 《梁园吟》
-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 《陌上赠美人(一作小放歌行)》
- 《送杨山人归嵩山》
-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三)》
- 《洗脚亭》
- 《秋思》
- 《寓言三首》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