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三山作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行香子·三山作原文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听。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行香子·三山作拼音解读
hǎo dāng chūn
yào chèn guī gēng
kuàng ér jīn shì qīng míng
xiǎo chuāng zuò
tīng yán shēng
hèn lái fēng
lái yuè
lái yún
huā piāo líng
yīng yàn dīng tīng
fáng nóng shàng xián háng
tiān xīn kěn hòu
fèi shèn xīn qíng
fàng shà shí yīn
shà shí
shà shí q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识趣的好雨当春发生,我要趁这时令回家躬耕,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清明。我独自闷坐在小窗边,侧耳倾听檐间的滴水声。可恨夜晚一会刮起大风,一会儿升上明月,一会儿铺满乌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听。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落花飞絮在风雨中飘零,黄莺燕子再三对我叮咛,怕妨碍我到湖畔闲行。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但我担心老天爷放任天气一霎时便阴沉,一霎时下雨,一霎时又晴。

参考资料:
1、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元好问合集,时代文艺出版社,,第223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辛弃疾词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1-192页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gēng)。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yán)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趁:指趁“好雨当春”时节。坐地:坐着。地,助词。檐声:屋檐间滴水的声音。

花絮(xù)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nóng)、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shà)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侬:你,指词人。天心:上天之心,此喻朝廷意向。霎时:犹言一霎儿。

参考资料:
1、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元好问合集,时代文艺出版社,,第223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辛弃疾词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1-192页

发端三句,直道思归之愿,文义十分明显。“小窗”二句,叙写听雨情状,为下文借自然物象抒情作一引导。上片第三个层次以一个感情色彩极浓的“恨”字贯串“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三句,以春夜阴晴无定、变幻莫测的天象,喻示自己受尽了朝中及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迫扰,已不堪忍受。

下片头三句先以清明后春事阑珊、花柳飘零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已白白过去,次以莺燕叮咛之语暗示自己尚受到种种牵制,未必能自由归去。“天心”句至末尾是最后一个抒情层次,说是只要皇帝批准了,事情就好办;然而君心难测,就如自然界忽风忽雨,忽阴忽晴,令人捉摸不透,真叫人闷杀。

全篇以比兴为主,抒情婉转曲折。意在言外,代表了稼轩词的另一种风格。

参考资料:
1、刘扬忠评注,宋词名家诵读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03月第1版,第175页
背诵
抒情思归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行香子·三山作赏析

发端三句,直道思归之愿,文义十分明显。“小窗”二句,叙写听雨情状,为下文借自然物象抒情作一引导。上片第三个层次以一个感情色彩极浓的“恨”字贯串“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三句,以春夜阴晴无定、变幻莫测的天象,喻示自己受尽了朝中及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迫扰,已不堪忍受。

下片头三句先以清明后春事阑珊、花柳飘零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已白白过去,次以莺燕叮咛之语暗示自己尚受到种种牵制,未必能自由归去。“天心”句至末尾是最后一个抒情层次,说是只要皇帝批准了,事情就好办;然而君心难测,就如自然界忽风忽雨,忽阴忽晴,令人捉摸不透,真叫人闷杀。

全篇以比兴为主,抒情婉转曲折。意在言外,代表了稼轩词的另一种风格。

展开

上片三句,直道思归之愿,文义十分明显。“小窗坐地,侧听檐声”,叙写听雨情状,为下文借自然物象抒情作一引导。上片第三个层次以一个感情色彩极浓的“恨”字贯串“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三句,以春夜阴晴无定、变幻莫测的天象,喻示自己受尽了朝中及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迫扰,已不堪忍受。

下片头三句先以清明后春事阑珊、花柳飘零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已白白过去,次以莺燕叮咛之语暗示自己尚受到种种牵制,未必能自由归去。“天心”句至末尾是最后一个抒情层次,说是只要皇帝批准了,事情就好办;然而君心难测,就如自然界忽风忽雨,忽阴忽晴,令人捉摸不透,真叫人闷杀。

全篇以比兴为主,抒情婉转曲折。意在言外,代表了稼轩词的另一种风格。

折叠

创作背景

宋光宗绍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正在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从去年冬天至现在,他曾屡次上书求归,但是朝廷对他始终没有明确答复。他猜测朝廷政治气候的变化,他对于君威难测深有感受。于是在清明节春雨未晴、风云不定的气候中,写下了这首明志与抒愤的词。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详情

行香子·三山作原文,行香子·三山作翻译,行香子·三山作赏析,行香子·三山作阅读答案,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2656.html

诗词类别

辛弃疾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少女图片两性思维下载迅雷手机板2020年明星排行榜两性电影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