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作者:李璟      朝代:南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拼音解读
hàn dàn xiāng xiāo cuì cán
西 fēng chóu 绿 jiān
hái sháo guāng gòng qiáo cuì
kān kàn
mèng huí sāi yuǎn
xiǎo lóu chuī chè shēng hán
duō shǎo lèi zhū xiàn hèn
lán g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7.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25-726.

菡(hàn)萏(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sháo)光共憔悴,不堪看。
菡萏:荷花的别称。香:香气。销:消散。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共:一起。不堪:不忍心。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shēng)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鸡塞:亦作鸡禄山。这里泛指边塞。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恨:幽怨。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7.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25-726.

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9-122.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展开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展开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融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及。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词为深秋怀念远人之作。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云:“王感化善讴歌,清振林木,系乐部,为歌板色。元宗嗣位,宴乐击鞠不辍。尝乘醉命感化奏《水调》词,感化唯歌‘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如是者数四。元宗辄悟,覆杯叹曰:‘使孙、陈二主得此一句,不当有衔璧之辱也!’感化由是有宠。元宗尝作《浣溪沙》二阕,手写赐感化。后主即位,感化以其词札上之,后主感动,赏赉感化甚优。”

作者介绍

李璟 李璟 李璟(916—961),南唐第二代皇帝。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升元七年(943年)即位称帝,改元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又为避后周信祖(郭璟)讳而改名李景。庙号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详情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翻译,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阅读答案,出自李璟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3669.html

诗词类别

李璟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吴秀波上关晓彤猫扑两性网ios迅雷beta在线安装云雨两性商城迅雷哥电影网韩国性感女主播热舞迅雷下载电影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