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作者:温庭筠      朝代: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原文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拼音解读
jiāng suī zhòng hǎi
chē shū běn jiā
shèng xūn guī jiù guó
jiā zài zhōng huá
dìng jiè fèn qiū zhǎng
kāi fān dào shǔ xiá
jiǔ mén fēng yuè hǎo
huí shǒu shì t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疆域虽然多是海,拥有功劳回故乡,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确定边界避涨潮,皇宫中的风景好,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国制原本是一家,美妙诗文留中华。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开船处就在朝霞,回头看就是天涯。

疆理:疆域。车书:秦始皇统一全国,“书同文,车同轨”,后代史家多以“车书一家”表示统一。秋涨:泛指冈秋雨而高涨的江河。在此处泛指降水具有显著季节变化特征的地域。曙霞:朝霞曙光,指渤海国在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九门:指禁城中的九种门,借指宫禁、天子。这里九门指长安,九门风月指在长安的美好生活。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赏析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展开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

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

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

颈联“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

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折叠

创作背景

渤海王国作为一个受唐帝国册封的地方政权,曾建都于敖东城(今吉林敦化东南)。渤海先后派使臣朝唐有132次之多,唐朝也十多次派人赴渤海,双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最为突出的是,渤海锐意学习中原文化。渤海王子和贵族子弟纷纷至中原学习,有的经过科举考试,留作唐官。在渤海与唐朝的密切交往中,唐人对渤海人的感情不断加深。此诗描写的就是渤海王子学成归国时,作者与之依依惜别之情之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详情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原文,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翻译,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赏析,送渤海王子归本国阅读答案,出自温庭筠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34824.html

诗词类别

温庭筠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中国的全部明星有哪些明星排行2020年女明星人气排行榜全集网电影手机版官网下载模特大赛性感内衣秀迅雷下载苹果手机版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