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行
-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回忆起以前未嫁之时,尚是一个娇小之女,虽有思春之情,芳心亦可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想早日嫁个乘龙快婿,免得常在空闺相思。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谁知今日却嫁给了个商人,却令人好不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自从结婚为夫妻以来,他何曾一日在家呆过?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去年他下扬州时我在黄鹤楼前为他送行。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眼看帆已去远,我的心也随江流逐他而去。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只说去一年就回来,可是,过了三年他还没有回来。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使得我想得愁肠欲断,怨恨夫君之情如悠悠的江水。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与他一起出发的东邻西舍,人家北去南来不到一个月都回来了。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也不知道夫婿的影踪如今在何方?给他写封书信也没处投递。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于是前来南浦,想打听一下是否有西江来的商船。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正好见一个卖酒的少妇,年方二八,红妆靓然,与夫一同当垆卖酒。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同样是为人之妻,唯有我影只人单,独然一身,好不凄然。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我如今对镜垂泪,逢人欲泣,好不后悔。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还不如当初就嫁给一个轻薄少年,也能与他早晚相随。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我悔作商人之妇,大好青春却长期过着别离的生活。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如今正好是同欢乐的大好时光,夫君一去,我的青春容华谁得知?参考资料: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0-312 -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春心:思春之心。自持:能够自我控制。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扬州:唐属淮南道,为大都督府,商业繁荣,万商云集,为东方大都会。即今江苏扬州。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故址在武汉长江南岸的蛇山黄鹤矶上。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言:说。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逾月:不超过一个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行李:行人随行之衣物,此代指行人。音书:即书信。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南浦:地名。在江夏县南三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当垆女:卖酒女。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一种:一样,同样。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轻薄儿:轻薄少年。即游手好闲的浮浪子弟。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容华:青春容华。
参考资料: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0-312 -
《江夏行》与《长干行》写的是同类题材,同样采用女子口吻的代言体形式,两个女主人公的遭遇则有同异。江夏女子的丈夫也在外经商,她的凄苦较多,而幸福的回忆却较少。
江夏女子与丈夫的结合,感情基础较之长干女夫妇似乎薄弱得多。这位江夏女子自幼多愁善感,向往爱情几乎是她惟一的精神生活。她的幻想是“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不免把爱情问题看得太简单,她还不知道“负心汉”的含义,就委身商贾。殊不如商贾的生活方式特点之一是流动性大,根本不可能“白头不相离”的。
她所委身的这男子,似乎较其他商贾更为重利轻别:“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他的去处是扬州,乃是大都会,温柔富贵之乡。同去的人都还知道有个家,唯独他不回来。于是江夏女子痛苦得发疯,心理上发生了变态。她妒嫉一切少妇:“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她痛悔昨日的轻信:“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由此看来 ,李白笔下的妇女题材绝非千篇一律,妇女问题在大诗人笔下得到了多角度的反映。《江夏行》与《长干行》彼此是不能替代的。此诗较前诗比兴为少,赋法为主,又运用了五、七言相间的形式,音节上更见灵活多致。不过,大约是即兴创作,较少文字推敲,此诗比《长干行》出语稍易,腔调稍滑,不免在艺术上略逊一筹。
参考资料:1、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5-156 - 背诵
-
江夏行赏析
《江夏行》与《长干行》写的是同类题材,同样采用女子口吻的代言体形式,两个女主人公的遭遇则有同异。江夏女子的丈夫也在外经商,她的凄苦较多,而幸福的回忆却较少。
江夏女子与丈夫的结合,感情基础较之长干女夫妇似乎薄弱得多。这位江夏女子自幼多愁善感,向往爱情几乎是她惟一的精神生活。她的幻想是“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不免把爱情问题看得太简单,她还不知道“负心汉”的含义,就委身商贾。殊不如商贾的生活方式特点之一是流动性大,根本不可能“白头不相离”的。
她所委身的这男子,似乎较其他商贾更为重利轻别:“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他的去处是扬州,乃是大都会,温柔富贵之乡。同去的人都还知道有个家,唯独他不回来。于是江夏女子痛苦得发疯,心理上发生了变态。她妒嫉一切少妇:“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她痛悔昨日的轻信:“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由此看来 ,李白笔下的妇女题材绝非千篇一律,妇女问题在大诗人笔下得到了多角度的反映。《江夏行》与《长干行》彼此是不能替代的。此诗较前诗比兴为少,赋法为主,又运用了五、七言相间的形式,音节上更见灵活多致。不过,大约是即兴创作,较少文字推敲,此诗比《长干行》出语稍易,腔调稍滑,不免在艺术上略逊一筹。
…展开这首诗诗人采用五、七言相间的形式,以“嫁商贾”“却愁苦”为线索,用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自己委身于重利轻别的商贾的不幸与懊悔,表现她对婚姻幸福的真切向往。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描写女子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巨大感情落差:回忆起以前未嫁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娇柔的小女子,纵有思春之心,也能够自我控制这份感情。即使谈到嫁人找夫婿这件事,也是企盼着能消解我心头长久的相思之苦。哪知今日为了婚后的幸福生活,嫁给了一个经商的男人,却令我遍尝了人间的愁苦。
接下来十句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实写身为商人的丈夫经商下扬州多年不归,相思之苦使女子肝肠寸断,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怨恨:自从结为夫妻以来,他何曾一日在家待过?去年他下扬州时我在黄鹤楼前为他送行。眼看着载着他的帆船渐渐远去,我的思念之心也随着这滔滔流淌的江水追逐着他而去。本来说好了只去一年就回来,谁知道现在已经过了三年还没有他回来的消息。让我这小女子被相思之苦折磨得愁肠欲断,心中对这绝情丈夫的怨恨之情就如悠悠的江水绵绵不绝。
最后十八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女子将自己的遭遇通过与“东邻西舍”和“当垆女”的幸福生活的对比具体表达心中对杳无音讯的丈夫的怨恨情绪:与我丈夫一起出发去经商的东邻西舍的人家,南来北往地奔走也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我却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如今游荡在哪里,他为什么就音讯断绝呢?我于是前往南浦,想打听一下是否有江夏西边长江中过来的商船。正好遇见一个装扮靓丽,年方二八的与丈夫相亲相爱的卖酒的少妇。与此相比,同样是为人之妻,唯有我形单影只,子然一身,让我心中平生许多悲凄之情。我如今是对镜垂泪,逢人就哭,真是后悔莫及。还不如当初就嫁给一个轻薄少年,至少能与他日夜相随,早晚相伴。我悔恨自己做了商人之妇,在多年别离的生活中消耗了美好的青春。如今正好是夫妇俩同欢乐的大好时光,夫君却一去不回,我的青春容华逝去又有谁能知道呢?
全诗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薄情丈夫的怨恨之情,又赞扬了她对婚姻生活的合理要求。
折叠 -
此诗作于唐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时。据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所附“李白年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作《江夏行》。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江夏行原文,江夏行翻译,江夏行赏析,江夏行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188.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一作翁)》
- 《忆秦娥·箫声咽》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二》
-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 《玉壶吟》
- 《望天门山》
- 《蜀道难》
-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