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胡兵的战尘污染l了长安的宫殿,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高耸的剑门高达五千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千像画图一样美丽。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此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谁说君王行路难呢?皇帝的车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好像是大地将锦江转成了灌水,上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天下一时,万国风俗同一,锦江风光哪一点比不上长安的曲江?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蜀国的石镜明宝可比天上之明月,后宫的殡妃亲自前去映照丽影。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濯锦的清江水奔流万里,帝王的舟船挂上云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江上七桥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秦惠王时置金牛以引诱蜀王开蜀道,所经之汉水仿佛与银河相通。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天子西巡一道留下了许多圣迹,锦城成都从此可以长为帝王州矣。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蜀中水绿天青,了无纤尘;风光和暖,气候宜人,远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一路上烟水春花随伴玉辇,都一起西来为锦江增添春色。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剑阁为蜀地北门的一座重关,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的车马如云。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二圣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
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成都:天宝十五载(756年),改蜀郡为成都府。
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一带。
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新丰:汉县名。
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六龙:皇帝之车驾龙,马之美称。
天回:地名。扬雄《蜀记》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及玄宗幸蜀返跸之后,土人呼曰“天回”。
玉垒:山名。《杜诗详注》卷十三引《杜臆》,“玉垒山在灌县(今四川都江堰)西,唐贞观间设关于其下,乃吐蕃往来之冲”。
同风:即风俗同一。《汉书·终牟传》,今天为一,万里同风。
石镜:成都古迹。《华阳国志·蜀志》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蜀王纳为妃;无几物故。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做冢,盖地数亩,高七尺,上有石镜。
龙舸:皇帝的舟船。
散花楼:一名锦江楼,在成都锦江边。《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
锦城:成都的别称。
星桥:即七星桥。《蜀中名胜记》引扬雄《蜀记》云,星桥上应七星也,李冰所造。
金牛:即金牛道,是由秦入蜀的要道。《史记》载,秦欲伐蜀而不知道,乃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粪金,以遗蜀。蜀王负力而贪,使五丁开道引之。秦因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
星汉:即河汉,银河。
三秦:项羽灭秦后,将秦地三分,封给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谓之三秦。
烟花:指春天的景物。玉辇:皇家所乘之车。
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 背诵
-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展开《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和诗人特定处境中的一组诗。诗的标题“上皇西巡南京歌”很醒目,指明唐玄宗幸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事件、诗歌体裁皆备。组诗体裁为“歌”“歌”即是“放情长言,杂而无方”。
第一首写上皇西巡缘由和剑阁天险。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轻拂”二字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在展示剑阁的险要之后,接着第二首总写成都的建筑、风光之美。成都的房屋皆可入画,风光胜过长安。其三至其九,共七首,主要铺写玄宗西巡盛况,成都的便利交通,悠久的历史及石镜、散花楼、星桥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七首诗对成都的自然人文之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绘,第八首诗中所云“天子一行遗圣迹”亦不为虚,玄宗西巡确为成都留下了不少新的遗迹。玄宗在成都前后居留约四百五十天,游成都南郊老君山、修觉山,并经蜀州游青城,留下很多遗迹。最后一首,写上皇去蜀东归。“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兼及政治形势。唐玄宗幸蜀是一次颇为狼狈而沉痛的奔亡。或许李白当时并未随驾,不能亲历,想象不到实际情况的惨淡。第四首诗说“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是李白想象中玄宗入蜀的景象,字里行间充满着荣幸感。这首诗还说:“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入蜀即得到压惊与安抚,李白似乎急切地想将一种安全感传达给玄宗。第八首诗的“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则概括出蜀人对玄宗巡蜀、成都升京的荣幸感。如果说在诗人对故乡的自矜中,安全感油然而生,那么,在玄宗巡幸的想象性在场中,荣幸感则相伴始终。
全诗写玄宗避难蜀中事,其仓皇狼狈可想而知,却不着一字,只是铺陈成都之盛之美。诗人对成都的名胜古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整组诗极尽铺张之能事,将成都的富庶繁华写得花团锦簇。
折叠 -
这组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中唐朝收复长安后的至德二载(757年)岁末。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西幸,是谓西巡。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757年)十月,肃宗还长安,遣使迎玄宗。十二月丁未,玄宗还长安;戊午,以蜀都(成都)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长安)为中京。此时李白在寻阳被判为长流夜郎徒刑,他忍着悲痛写下这组诗。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原文,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翻译,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赏析,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177.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北风行》
-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 《长相思(其二)》
-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
- 《江上寄元六林宗》
- 《狱中上崔相涣》
- 《寓言三首·其三》
- 《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
-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