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丁酉这一年,我从行北征契丹。从蓟门出去,遍览燕国的旧都城,它的城池、霸业已经荒废了。于是感慨而仰天叹息,回忆起当年乐毅、邹衍众位贤士在燕国的游从可称很盛了。于是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表达这种感想,寄给终南山的卢藏用居士。这里也有黄帝的遗迹存在。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向北登上蓟丘四下观望,寻访古代轩辕台的遗址。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勇猛的应龙它已经不见,牧马的童子也离开尘世。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还思念着那仙人广成子,白云深处也许留下踪迹。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仁政王道已经沦没不明,战国诸侯竞相贪利用兵。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乐毅为此多么感动奋发,主持正义攻下齐国都城。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宏伟抱负竟然半途而废,我遗憾叹息地遥念伊尹。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秦王一天天暴虐无道,燕太子怨愤也就加深。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一旦听说田光的高义,便以千金购利匕相赠。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他们的事虽没有成功,千年来为之黯然伤神。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只是徇义的人确实少见。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为什么像燕丹太子这样,还要使田光先生有怀疑?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伏剑而死诚然已成往事,使我感动落泪沾湿衫衣。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天与人的奥秘很少发现。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邹衍先生气度多么恢宏,漫说九州之外大海无边。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人事兴亡已经过了千年,如今就再无从进行推算。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只有生而逢时最为难得,每朝每代并非没有人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郭隗先生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参考资料:1、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jì)门,历观燕(yān)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wú)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zōu)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丁酉岁: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蓟门:即蓟丘。燕之旧都:蓟是古代燕国都城,故址在北京市西南。乐生:指战国名将乐毅。邹子:即邹衍。轩辕:黄帝之号。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所居,遗址在河北涿鹿县西南。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应龙:有翼之龙,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受命杀了蚩尤。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wēi)。
广成子:神仙名,一说为老子别号。隈:曲深之处。南登碣(jié)石阪(bǎn),遥望黄金台。
阪:一作“馆”。黄金台:又称燕台、招贤台,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lún)昧(mèi),战国竞贪兵。
沦昧:没落;昏暗。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感激:感奋激发。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阿衡:指商代贤相伊尹。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不立:不成。自古皆有死,徇(xùn)义良独稀。
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一作“循”。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太:一作“丹”。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三代:指夏、商、周。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yíng)垂。
瀛:海。垂:远。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推:推求。一作“为”。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wěi)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隗君:即郭隗。参考资料:1、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
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往事,惋叹其事败而遭杀身之祸;第五首颂赞田光勇于为正义献身的气节,同时责备燕太子多疑;第六首赞颂邹衍的九州理论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第七首抒写对郭隗的仰慕之情,叹惋古今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际。全组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其中第二首诗尤具有代表性。其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同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基本内容,与《登幽州台歌》一样,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充满着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因此,这组诗也是陈子昂实践其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1、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2、傅经顺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46 - 背诵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赏析
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往事,惋叹其事败而遭杀身之祸;第五首颂赞田光勇于为正义献身的气节,同时责备燕太子多疑;第六首赞颂邹衍的九州理论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第七首抒写对郭隗的仰慕之情,叹惋古今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际。全组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其中第二首诗尤具有代表性。其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同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基本内容,与《登幽州台歌》一样,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充满着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因此,这组诗也是陈子昂实践其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代表作品。
…展开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往事,惋叹其事败而遭杀身之祸;第五首颂赞田光勇于为正义献身的气节,同时责备燕太子多疑;第六首赞颂邹衍的九州理论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第七首抒写对郭隗的仰慕之情,叹惋古今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际。全组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其中第二首诗尤具有代表性。其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同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基本内容,与《登幽州台歌》一样,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充满着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因此,这组诗也是陈子昂实践其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代表作品。
折叠 -
这组诗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当时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陈子昂为随军参军。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徙署军曹,遂登蓟丘览古,赋诗寄好友卢藏用。
-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原文,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翻译,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赏析,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阅读答案,出自陈子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2205.html
诗词类别
陈子昂的诗词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东征答朝臣相送》
- 《古意题徐令壁》
- 《登幽州台歌》
- 《送梁李二明府》
-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田光先生》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