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寺和陆子寿
-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你的道德修养倜傥风度我一向仰钦,别离三裁我时刻把你系挂在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我偶然扶着手杖走出冷落的山谷,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当我们讨论到非常精深的地方,精神同古人贯通真令人高兴。谁说古今有别无法感应?对这一点我决不相信。 -
德义风流夙所钦:是说陆氏兄弟的道德修养和风度一向是朱熹所钦佩的。扶:拿。藜杖:藜枝制成的手杖。寒谷:冷落的山谷,这里指福建崇安武夷山朱熹自己的居处。
枉:枉驾,屈尊。篮舆:竹轿。
邃密:精深细密。
转:转加,更加。
愁:这里是反话。
- 背诵
-
鹅湖寺和陆子寿
…展开全诗为“议论致辩”之辞,在表现朱熹谦逊的求知求真的学术精神间,还能使读者感受到那种坦荡的胸怀和真挚的情谊。
首联“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写朱熹对陆子寿道德与义理的称赞,它们是自己素所钦服的,此时别离三年,更是常常挂念在心。以彼之“德义”见其谦逊,言己之“关心”表真实情谊,出语朴质,言浅意长。
颔联“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写陆子寿自抚州远道而来,一路奔波辛苦。前言自己出“寒谷”,后述子寿度“远岑”,以实情实境,补足“关心”之意。
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本意是学术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既要注意旧有的,又要注意听取他人的,有并不赞同对方的观点和希望对方广采博览并接受自己的观点的含义。在新与旧的问题上引申开来看,任何专业、事业其实都有继承旧有的优良,吸取新知的营养的基本原则,没有割断旧有联系而横空出世的事物。这两句是对陆子寿学术的称颂,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砥砺中深化和严密。为求知悟得的体验和概括,亦隐含了对陆氏“心即是理” 空疏之学的非议。
尾联“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淳熙五年(1178),陆九龄重来鹅湖,是为道歉而来。此时朱熹才将自己的和诗赋出。朱熹接受了陆九龄的道歉,但对心学还不无微辞,这体现在:“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这是对心学主张扫书不观、只求发明本心而造成的空疏灭裂之失的规箴。尾联在“无言”处停住,贯通古今,尤发人深省。
这首论学律诗,虽有争辩的情绪,但气态仪度均较和缓,有君子朋而不党、周而不比之致,颇得理学家诗歌的三味。
-
淳熙二年(1175),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过哲学上的问题,彼此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当时,陆子寿曾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从福建崇安往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路过鹅湖寺,陆子寿又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这首诗追和陆的前诗。
- 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鹅湖寺和陆子寿原文,鹅湖寺和陆子寿翻译,鹅湖寺和陆子寿赏析,鹅湖寺和陆子寿阅读答案,出自朱熹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ZzNNalUwTURFMg==.html
诗词类别
朱熹的诗词
- 《次判院丈昼寒亭韵有怀平父》
- 《丙辰正月三日赠彭世昌归山》
- 《苧溪道中》
- 《训蒙绝句 卓尔》
- 《寄题金元鼎同年长泰面山亭》
- 《池上示同游者》
- 《冬雨不止》
- 《寄籍溪胡丈及刘恭 其二》
- 《元范别后寄惠佳篇清叟次韵见示格律俱高咏叹不置因亦用韵写呈二兄聊发一笑 其二 呈清叟》
-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三》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