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作者:班固      朝代:东汉
咏史原文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咏史拼音解读
sān wáng báo
wéi hòu yòng ròu xíng
tài cāng lìng yǒu zuì
jiù zhǎng ān chéng
hèn shēn
kùn qióng qióng
xiǎo tòng yán
zhě shēng
shàng shū běi què
què xià míng
yōu xīn cuī shé liè
chén fēng yáng shēng
shèng hàn xiào wén
rán gǎn zhì qíng
bǎi nán kuì kuì
y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禹、汤和周文王以文德治国的美德已经越来越淡薄,随之实行残酷的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太仓令(淳于意)被诬有罪,押解到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只悔恨没生儿子,困苦危难时才孤立无援。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小女(淳于缇萦)听父亲这么说心痛不已,她想人死了哪还能复生。

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
她到皇宫门前给汉文帝上书,并在宫门前吟唱《鸡鸣》诗。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缇萦号哭阙下、伤心断肠,而见不到君王更忧心如焚。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圣明的孝文帝,终于被至诚所感动。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天下男儿为什么那么愚笨无能,竞比不上弱女子缇萦。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三王:当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和周文王。德:文德。弥:副词,益,越来越。薄:衰减,淡薄。惟:语气词。肉刑:古时切断肢体、割裂肌肤的刑罚,包括墨刑、劓(yì)刑、剕(fèi)刑、宫刑、大辟等。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太苍令:官名,管理太仓(汉代政府储粮之仓)的行政长官。缇萦之父淳于意曾担任齐之太仓令。就递:递解。“递”,《文选》作“逮”。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qióng)茕。
身:自身,自己。困急:危急关头。茕茕:孤独之状。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yì)北阙(què),阙下歌鸡鸣。
诣:到。阙下:阙谓宫阙,阙下代指朝廷。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摧折裂:谓断裂。晨风:《诗经·秦风·晨风》。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圣:圣明。孝文帝: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之子,公元前179年至前156年在位。恻然:悲悯之状。至情:至真至纯之情。

百男何愦(kuì)愦,不如一缇(tí)萦。
愦愦:昏愚。

背诵
抒情哀伤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咏史赏析

该诗借用西汉文帝时缇萦上书的事迹,表达了对诸子不肖使自己受到牵累的哀伤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能够因圣主明君发动恻隐之心而获得宽宥的微茫期许。该诗叙事凝练,语言质朴;全诗中遣字用韵融入声韵理论,偶句押韵,一韵到底,全押平声。该用韵方式为后人写古诗效法,也接近唐律诗用韵方式。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首两句,是第一部分。简短捷说。追叙肉刑起始,以引出太仓令将受肉刑一事。这两句,类似全诗的“引子”,却暗含着对肉刑的谴责。意思是说,夏禹、商汤、周文王等三王的仁德之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被淡薄了,后来就使用起了肉刑。赞“三王”之道用“德”,那么“用肉刑”者自是不德。作者对残暴…展开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首两句,是第一部分。简短捷说。追叙肉刑起始,以引出太仓令将受肉刑一事。这两句,类似全诗的“引子”,却暗含着对肉刑的谴责。意思是说,夏禹、商汤、周文王等三王的仁德之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被淡薄了,后来就使用起了肉刑。赞“三王”之道用“德”,那么“用肉刑”者自是不德。作者对残暴肉刑的谴责,对仁德之政的向往,就尽在这两句中了。

第二部分由“太仓令有罪”至“恻然感至情”。这部分是叙述缇萦之父获罪,缇萦上书救父,汉文帝深受感动的历史故事。这部分中,诗人先用四句,来写齐太仓令淳于意获罪,将被递解长安受刑,以及他自恨没有男儿,到危急之时深感孤独无援的悲痛。再用四句,来写幼女缇萦伤于父亲“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指危急时无可用之人)”的话,伤于父亲的命运,想到古歌《鸡鸣》中那“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的诗句,于是随父至京,“诣阙下(即到宫阙之下)”上书朝廷,“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接下来两句“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是渲染缇萦的为父心忧和上书之言,足以使天地折裂,晨风为之传颂。其悲壮之言行,足以感天动地。果然,连皇帝也被感动了。这两部分的末两句,“圣汉孝文帝,侧然感至情”,就是写汉文帝被他那孝父至情所感动,顿生恻隐怜悯之情。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缇萦,身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竟敢伏阙上书,甘愿没身为婢以赎父罪,并且希望废止肉刑而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其情可悯,其见甚明,其行亦悲壮矣。

诗人在最后一部分,用两句,将她的言行与男子作比道:“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以“百男”与一女作比,本身已见出高下之势:百男竟“不如”一女,则更见出此女子的不同凡俗。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强比,将他对这奇女子的敬佩和盛赞之情,以及对“百男”的轻蔑之意,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该诗有两点需要说及。一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班固能以“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态度,来歌颂一个奇女子,已属难能可贵。二是,此诗虽仅老实叙事,缺乏文采和形象性,但它毕竟是有文献可考的第一首文人五言诗,那种初学者的质朴和幼稚是情有可原的,而作者那种敢于实践新诗体的精神,也是可贵的。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事件始末。除了分行押韵声调都需有所讲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有浓厚的情感熔铸其中。诗开始就慨叹禹汤文武德化渐薄,以至于后世竟然使用了残酷的肉刑。这两句诗把所咏之事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突出了它的重要性。

折叠

创作背景

东汉永元元年(89),大将军窦宪伐匈奴,征班固为中护军。后窦宪败,班固坐免官,又因为诸子不尊法度、得罪洛阳令种竞而被捕,于永元四年(92)卒于狱中。这首诗大约是班固晚年在狱中所作。

作者介绍

班固 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详情

咏史原文,咏史翻译,咏史赏析,咏史阅读答案,出自班固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WXhPRGcwTkRFMg==.html

诗词类别

班固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迅雷在线资源链接有钱人怎样玩明星性感卡通女明星性感图片最性感的美女照片韩国性感热舞向往的生活迅雷下载第四季性感舞蹈诱惑娜美性感明星的定义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