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
-
南斗在北海西流,春非我春秋非秋。人言今日是新岁,百花烂熳堆案头。
主人三载蛮夷长,足遍五洲多异想。且将本领管群花,一瓶海水同供养。
莲花衣白菊花黄,夭桃侧侍添红妆。双花并头一在手,叶叶相对花相当。
浓如旃檀和众香,灿如云锦粉五色,华如宝衣陈七市,美如琼浆合天食。
如竞笳鼓调筝琶,蕃汉龟兹乐一律。如天雨花花满身,合仙佛魔同一室。
如招海客通商船,黄白黑种同一国。一花惊喜初相见,四千余岁甫识面。
一花自顾远自猜,万里绝域我能来。一花退立如局缩,人太孤高我惭俗。
一花傲睨如居居,了更妩媚非粗疏。有时背面互猜忌,非我族类心必异。
有时并肩相爱怜,得成眷属都有缘。有时低眉若饮泣,偏是同根煎太急。
有时仰首翻踌躇,欲去非种谁能锄。有时俯水瞋不语,谁滋他族来逼处。
有时微笑临春风,来者不拒何不容。众花照影影一样,曾无人相无我相。
传语天下万万花,但是同种均一家。古言猗傩花无知,听人位置无差池。
我今安排花愿否?拈花笑索花点首。花不能言我饶舌,花神汝莫生分别。
唐人本自善唐花,或者并使兰花梅花一齐发。飙轮来往如电过,不日便可归支那。
此瓶不乾花不萎,不必少见多怪如橐驼。地球南北倘倒转,赤道逼人寒署变。
尔时五羊仙城化作海上山,亦有四时之花开满县。
即今种花术益工,移枝接叶争天功。安知莲不变桃桃不变为菊,回黄转绿谁能穷?
化工造物先造质,控抟众质亦多术。安知夺胎换骨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
众生后果本前因,汝花未必原花身。动物植物轮回作生死,安知人不变花花不变为人?
六十四质亦幺么,我身离合无不可。质有时坏神永存,安知我不变花花不变为我?
千秋万岁魂有知,此花此我相追随。待到汝花将我供瓶时,远愿对花一读今我诗。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南斗:星名、共六星。《史记正义》,“南斗六星在南。”新加坡地处赤道,南斗已近中天,故云“在北”。
海西流:谓太平洋之水,经马六甲海峡西流印度洋。
春非:《汉书·礼乐志》,“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指新加坡四时气候与中国相异。
人言:新加坡使用西历。
主人:作者时任新加坡总领事,1891-1893,正三年。
蛮夷长:《史记·南越尉佗传》,“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为书谢称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此借称总领事之职。
五洲:黄遵宪历经亚洲、欧洲、北美及非洲。“五洲”为约辞。
夭桃:桃花。
旃檀:檀香。
七市:佛家语。《佛说立世阿毗县论》,“是忉利天善见大城,巷巷市廛、宝货盈满。第一谷米市、二衣服市、三众香市、四饮食市、五花零市、六工巧市、七淫女市。”宝衣陈七市,比喻花之色彩艳丽缤纷。
琼浆:《楚辞·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比喻美酒。
天食:佛家谓诸天神所进食物。琼浆合天食,形容花之美。
蕃汉龟兹:蕃,泛指外国。龟兹,西域诸国之一。龟兹乐传人中国,盛行一时。这句以蕃、汉所奏乐曲一律喻新加坡与中国的花同样美好。
天雨花:《妙法莲华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词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仙佛魔:以菊为仙,莲为佛、桃为魔。
海客:海上商人。
四千余岁:中国莲、菊、桃开不同时。自传说中轩辕黄帝至今,约四千余年。
甫:初。
绝域:极边远之地,指新加坡。
局缩:怯懦畏缩貌。
孤高:指菊,菊为花中隐士,清高出尘。
惭俗:俗,指桃花,桃花易落,有“轻薄桃花”之称,故以俗为羞。
傲睨:傲视。
居居:盛服貌。《诗经》,“自我人居居。”谓花孤芳自赏。
繇答书曰:顾念孙权,了更妩媚。”此借指莲花。
非我族类:《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族类,同类。
同根煎: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非种:不同种类。《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谁滋他族:《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 。
临春风:唐崔护诗,“桃花依旧笑 春风”。
人相:人相、我相、佛家语。相,相貌。
猗傩:轻盈柔软貌。
位置:安排。
差池:参差不齐。
拈花:佛家语。
笑索:求取笑容。
饶舌:多嘴。
唐人:中国人。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吴鉴序《岛夷志略》、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花:人工栽培,非时开放的花。唐,一作“堂”。
飙轮:飞轮。《真诰》,“昔东海青童君曾乘独飙飞轮之车,通按行有洞天之山。”此指海轮。
支那:古代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称呼。
橐驼:骆驼。
五羊仙城:广州。相传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至此,故别名五羊城或羊城。
回黄转绿:木叶由黄转绿,由绿变黄,转换不定。
化工:喻造化,自然界的创造之力。
质:原质,今称元素。
控抟:控制把握。汉贾谊《鹏鸟赋》,“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
金丹:古代方士认为以黄金、丹砂炼为金丹,服后可使人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万亿化身:佛家语,佛有千百亿化身。《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千花上佛,是吾化身。千百亿释迦,是千释迦化身”。
后果本前因:佛家有因果轮回之说。
汝花:意谓轮回变化、某种花前身未必相同。
六十四质:指当时已经发现的六十四种元素。质,原质,即元素。
幺么:细小。
离合:佛家语。《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指人身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可离可合。
神:精神。
- 背诵
-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
…展开首句“南斗在北”,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地处低纬度,靠近赤道。古人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即意指极偏南之地,日行在北。如此,“百花烂熳堆案头”,方为可能。莲、菊、桃,三种植物开花的季节在热带以北的广大区域中是不一致的,只有在赤道附近有限的范围中,才有这种群花竞放的奇异景观。而且,“浓如旃槽”“灿如云锦”,兼之馥郁的香味。诗中美化花色花香的词句层出不穷,甚而以“笳鼓”喻其音律,以“琼浆”况其滋味,真是“足遍五洲多异想”。"如招海客通商船,黄白黑种同一国。"是表达这一位足迹遍世界的诗人的宏通视界,而且嵌入比况花色同聚的构想的特色语言。
诗句至此,姑可作为引子。以下的描述真不愧是妙笔生“花”。连用“一花"又“一花”句:“惊喜初相见”"自愿还自猜”“退立如局缩”“傲睨如居居”,仪态万方,摇曳生姿,不仅极尽变花之静态为动态之能事,而且以拟人手法将人生旅途和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种种不同面相,不同举止,一一展陈,阅者感觉到花枝招展的同时,又如面对芸芸众生的一副副可掬之容态。如对一串“有时”三句再加端详、揣摩,那么,这样的印象无疑会加深一层。“非我族类心必异"“欲去非种谁能锄?”这是对于现实政治的影射,把清朝统治者的居心端了出来。“谁滋他族来逼处?”这一疑问,谁都不易解释清楚,其内涵过于繁富,“于人何所不容”(孔子语)。中国古代先圣的胸襟弘阔,黄遵宪对此亦有同感,“同种均一家”的愿望非胸狭窄者所能望肩。排斥异种、异类、异族并不高明,“唐人本自善唐花”,但“唐人”同时也使兰花梅花一齐发,此“唐人”所以伟大之处。但是,这一思想和见解易于随入禅窟,“曾无人相无我相”,发挥了佛家消弭一切差别的宗旨。“同种均一家”自有其积极的意义,不全如“莫生分别”;“安排”得当,通过流血和斗争,才能填平沟壑,异种共享春风,如四时之花一时绽开。否则,南北倒转,寒暑变更,位置又会产生新的参差不齐。
意犹未尽,笔底再生波澜。“花术”是体现在植物学和园艺学中的人力和技术。“安知莲不变桃桃不变为菊”,不是物种的根本变化而是通过人工“移枝叶”的结果。“回黄转绿”“轮回生死”继由前意。非唯如此,“人”“花”亦能互相转换::“安知人不变花花不变为人。《庄子·齐物论》中述“庄周梦为蝴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为诗语所本,这种“齐物我”的境界的沿用,除有传统的思想来源作为根据外,还由于诗人立足于残酷的现实环境中,从万事万物的和谐生长、存在中,比附出人类应与自然共处并从而达到人群本身的和平共处。他所追求的这境界当然是空想,但却出于一种改良社会的意图。由“花”“人”互变,推演到“花”“我”互变,诗人觉得,应与自己投身于其中的大千世界融为一体。固然,这一方面和当时流传的关于物质之“原质”的新知识有关,也和古人深信的“形有靡而神不化”的观念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为了和前述意旨贯通一气,结住“花”题,并由外及内地将他的种族团结思想“寄托”在对花的描摹以及与之有关的一系列联想中。
梁启超在介绍黄遵宪此诗时说:“半取佛理,又参以西人植物学、化学、生理学诸说”良然。但这一切又无不是为了寄托其“种族团结思想”。
折叠 -
光绪十九年(1893)秋,黄遵宪出任新加坡总领事一职。二年后,他借居当地潮州富豪佘家养疴,佘家临潴水池边筑一楼,三边环水,“杂花满树,无冬无夏,余手摘莲、菊、桃、李同供瓶中,亦奇观也”。可见,诗乃从整日相伴他的几束花枝生发而成。
-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原文,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翻译,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赏析,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阅读答案,出自黄遵宪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WXpOamc0TnpBMA==.html
诗词类别
黄遵宪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