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其一)
-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
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
谁说春天一到就是春花烂漫芬芳时节,没有等到花瓣飘落就已有悲伤之感。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
暴雨到来时寄希望于吹笛止雨的效验,狂风袭来才想起”‘树蟠”护花,为时已晚。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
蜂巢中嗡嗡的嘈杂声,没有统一的音符,使者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迟迟不行。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输掉珍品无数,面对这样的残局,连老天都无语了。 -
芳时:春花烂漫芬芳时节。飞红:花瓣飘落,此喻落花。吹笛:《述异记》载周穆王吹笛止雨的故事。树幡:《博异志》 载崔玄微用朱幡护花的故事。蜂衙:蜂窝中群蜂簇拥蜂王而听其命,状如衙门,故称。鸟使:《山海经 》载西王母以青鸟充当使者的故事。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天公:指清德宗光绪。枯棋:木制棋子,比喻残局。
- 背诵
-
感春四首(其一)
…展开《感春》借用韩愈诗题,却以工细的风格异于韩诗。它诗的魅力,固然与其诗歌艺术功力有关,但对国事的忧虑,对台湾的挚爱却是诗歌之魂。毕竟血浓于水的地域亲情是难以割舍的。陈宝琛身为逐臣,却能以”‘醒眼”系怀国土和主权,从失台的现实中不断提醒当局吸取沉痛教训,而且写得“蕴藉绵邈”,始终不失“温柔敦厚”之旨,称其诗“韵出百家上者”,未为溢美。
这首诗首联从直觉上写春天战败感受:不是暮春,却已浸透春阑花落的悲凉。点题并总领以下三首。
颔联用《述异志》载周穆王吹笛止雨的典故和《博异志》载崔玄微用“朱幡”护花的典故比喻清廷战前毫无准备,战时犹豫不决,仓促应战,举措失当,终遭惨败的教训。
颈联出句写主战主和两派面对败局相互攻讦;对句用《山海经》西王母以青鸟为“信使”的故事,此指清廷初派张荫桓,邵友濂议和,日本人不接待,改派李鸿章,又迟迟不行。
尾联写赔款割地,清德宗无可奈何,如对“枯棋”。诗人喜欢用“下棋”“累棋”比喻世事的变幻莫测和败局的无可逆转,“不语”活画出面对败北的德宗呆若木鸡的神态及在慈禧专权下无可奈何的心态。
折叠 -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后陈宝琛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在其谪居期间,中日爆发了甲午海战。在李鸿章不抵抗的政策下,中国当时最精锐的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日海战以中国的惨败结束。翌年春天,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国内引起朝野一片哗然。陈宝琛虽处江湖之远,仍念庙堂之高,时刻关注时事。对于《马关条约》的签订,陈宝琛感到愤懑的同时,又感到哀伤。由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春天,陈宝琛遂作《感春四首》以志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感春四首(其一)原文,感春四首(其一)翻译,感春四首(其一)赏析,感春四首(其一)阅读答案,出自陈宝琛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WTVNelF3TmpjeQ==.html
诗词类别
陈宝琛的诗词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七》
- 《次韵答几道 其五》
- 《上巳花下怅然有感因和俶玉用昌黎寒食日出游韵》
- 《同艾卿珏生观荷胜芳》
- 《广州杂诗 其三》
- 《赠朱聘三》
- 《题明翰林院检讨王孟扬称遗像》
- 《次韵答樊山布政元日瞻园吟集见赠》
- 《赠日本内藤虎》
- 《里中及门百三十二人谠集钓鱼台》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