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秋日 一作:秋入)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夕阳依旧垒(lěi),寒磬(qìng)满空林。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旧垒:指吴公台。垒:军事工事。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寒磬:清冷的磬声。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惆(chóu)怅(chàng)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 背诵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秋入”二字有的版本作“秋日”,可能出于对仗工稳的考虑,“秋日”与“古台”相对才恰切。但我以为用“入”字更妥贴,首先它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其次用“入”字这个趋向动词更有力度,更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怀乡病本足以令人黯然伤神的了;且时又逢秋,这种乡愁之苦就更增一层了,仿佛秋风秋气将诗人的一颗伤痕累累的怀乡之心团团裹挟住,沉甸甸的,无法解脱。再者,律诗首联并不苛求对仗,用“入”字,使句法灵活而不板滞。…展开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秋入”二字有的版本作“秋日”,可能出于对仗工稳的考虑,“秋日”与“古台”相对才恰切。但我以为用“入”字更妥贴,首先它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其次用“入”字这个趋向动词更有力度,更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怀乡病本足以令人黯然伤神的了;且时又逢秋,这种乡愁之苦就更增一层了,仿佛秋风秋气将诗人的一颗伤痕累累的怀乡之心团团裹挟住,沉甸甸的,无法解脱。再者,律诗首联并不苛求对仗,用“入”字,使句法灵活而不板滞。折叠 -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 刘长卿 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rd…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原文,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翻译,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阅读答案,出自刘长卿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WTJNVE14T1RZNA==.html
诗词类别
- 「唐诗三百首」
- 「秋天」
- 「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
刘长卿的诗词
-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 《过裴舍人故居》
- 《铜雀台》
-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
- 《送李秘书却赴南中》
- 《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
- 《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
- 《过包尊师山院》
- 《赠秦系》
- 《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