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
-
通身是口挂虚空,不管东西南北风。
一等与渠谈般若,滴丁东了滴丁东。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通身是口挂虚空,不管东西南北风。
浑身是口挂在虚空中,摇摇摇不管它东南西北风。一等与渠谈般若,滴丁东了滴丁东。
也与风谈谈般若之理,听听吧,丁东丁东丁丁东。 -
渠:他,指“东西南北风”。般若:一译“波若”,意译“智慧”,是一种超越世俗认识的特殊认识,通过般若可以到达涅槃彼岸。
- 背诵
-
风铃注释
【东西南北】1.四方。泛指到处,处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寧处。”唐韩愈《感春》诗之一:“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亦作“东西南朔”。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自武汉举义以来,不旬月间,天下响应,东西南朔,联翩建义,禹域版图,殆全归汉有。”2.指普天下。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词:“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3.谓飘流在外,居处无定。唐睿宗《孔子赞》:“吾岂匏瓜,东西南北。”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从不曾高枕而卧,现在在这里落户,却竟十分心安理得。”4.指分散四方。宋张孝祥《鹊桥仙·别立之》词:“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宋张孝祥《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5.指方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行之间,一阵大风起处,捲得灰沙飞起,眼前对面不见,竟不知东西南北了。”老舍《骆驼祥子》十九:“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展开这首诗借助于对风铃的咏叹阐发佛理,如净这首偈是一首咏物诗。风铃,又称风瓯,佛寺中常挂于塔檐殿角,因风摇荡而发出声音。
偈的头两句,是说风铃挂在虚空中,如同通身有口,不管风从东南西北哪一方吹来,它都能不断地发声。“通身有口”在禅门中用以形容能言善辩,只是这种辩才面对“佛法大意”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如圆悟克勤禅师上堂说:“通身是眼见不及,通身是耳闻不彻,通身是口说不着,通身是心鉴不出。”(《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不过,风铃的“通身是口”却与一般能言善辩的禅师不同,这是因为它“挂虚空”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使它发出声响的风本身,也是由虚空产生,无法捕捉。这两句中的“虚空”和“东西南北风”,显然是化用了《杂阿含经》卷十七所载世尊的偈语:“譬如虚空中,种种狂风起,东西南北风,四维亦如是。”同时《大品般若经》中著名的“大乘十喻”就有诸法“如虚空”之喻,而禅宗尊奉的《金刚般若经》也有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空”的说法。因此,偈句称风铃挂在“虚空”,而不说挂在塔檐下,自然就具有了展示般若性空的象征意义。
接下来后两句“一等与渠谈般若”的“一等”,意为一样。“渠”,意为他,代指风铃。风铃在虚空中作响,相当于“通身有口”在说法。而它所说的无非是般若性空的内容,正如它在虚空中显示的那样,其声响乃是与东西南北风的因缘和合而产生,本身是虚而不实的。“滴丁东了滴丁东”,这句摹状风铃之语,只是丁丁东东一阵乱响,尽管清脆玲珑,却并无意义。而这无意义的“滴丁东”,正是“与渠谈般若”的内容。
本篇用风铃以其“滴丁东”的声音,以“说而无说”的方式,传达出般若性空的真理。而以“了”字串联“滴丁东”,更具有终结了悟的色彩。
折叠 -
-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风铃原文,风铃翻译,风铃赏析,风铃阅读答案,出自释如净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511542.html
诗词类别
释如净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