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赤手空拳,难酬报国雄心;遇见朋友,只能流流眼泪。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思夜想,一心恢复中国;弱肉强食,古今不免同慨。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天颜不远,还能盼望得见;苍苍者天,可能预见未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朝朝暮暮向南膜拜祷告,但愿重见大宋旌旗回来。 -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空泪垂:白白地落泪。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日:代指皇帝。天:亦代指皇帝。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jīng)旗。
- 背诵
-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展开这首诗是两首岁旦诗的前一首。
首联“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诗人愁肠百转,难以启唇;终于破口语出惊人。他带着责己的心理,说他满怀壮志,一身胆略,却力不胜心,无力回天,每每对人,只是空自垂泪无可奈何。一个“空”字用的最见诗眼,足领全诗:空怀壮志,空语胆略,空垂悲泪,见其“力不胜”之情感也。什么事使作者如此悲愤忧郁呢?
中间两联交待其原因:“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他一心想着收复中原,一统江山,谁知章成梦幻。“下泉“诗人们传唱几千年了,中原仍不能收复,怎不使人忧郁呢?“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这是责他。“日”“天”都指皇帝。作者早年曾应博学鸿词科,从家乡来到京都。“日近”后,适逢元军南下,他叩阙上书,却不报无果。作者满怀忧郁,身在苏州,犹可望见临安南宋政权,作者对宋室危在旦外的忧郁中仍怀一丝希望,“望犹见”,说明宋室还未沦亡。可是,江山飘摇,朝不夕保,结局将至如何?这时,作者已身陷元军铁蹄之下,真是日近天高,可望不可及,只有仰天而问。然而天高难问,也许还会叩阙不报,依然是空问,问也无人知道,这就深切表现出作者对宋室存亡的忧郁和对统治者妥协主和误国的愤怒。
存亡之一瞬,作者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笔锋一转,仍然“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施旗。”尾联感情最为深切充实。“朝朝”,表示盼望之切,“拜”释为拜望,每天向南拜望,希望终有一天,能够亲自目睹宋军北上复地抗元的军旗。这就既表达了沦落地人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心情,又婉转谴责南宋君臣偏安一隅,不思中兴,使国人壮志难酬,江山统一为梦。诗如其人。作者写了这首诗的同年三月,元军攻下临安。作者不胜悲哀,从此坐卧必南向;岁时伏腊,必向南而哭;闻北语,必掩耳而走;甚至自号“所南”;临卒,托友人为已书牌位:“大宋不忠不孝赵思肖”。他以自己的爱国情感,实践了他“朝朝向南拜”的诗句。
此诗写法上多用转折手法,诗情跌宕有致。如首句写壮志空怀,悲泪空垂,似乎完全失望。继而“一心中国梦”,虽说是梦,总还有想,因为人们仍在吟唱《下泉》诗,而且望而犹见临安,便又长恢复希望。再者,虽说天高难问,转而朝朝南拜,还想亲睹汉旌,便见出希望总还不灭。诸般情怀,跌宕转折,达到愈转愈深的艺术效果。
-
郑思肖在元兵南下,国家危亡之际写下的动人诗篇。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作者正在苏州,元兵南下占领了那里。德祐二年正月初一,作者感念时事,写了这两首诗。
-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原文,德佑二年岁旦(其一)翻译,德佑二年岁旦(其一)赏析,德佑二年岁旦(其一)阅读答案,出自郑思肖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6STNPVEUzTlRZNA==.html
诗词类别
郑思肖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