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郭林宗墓

朝代: 作者:顾炎武
路畔累累墓石多,中郎遗愧定如何。应怜此日知名士,到死犹穿吉莫靴。
pàn lěi lěi shí duō
zhōng láng kuì dìng
yīng lián zhī míng shì
dào yóu chuān 穿 xuē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1618-168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初名绎,字宁人,江苏昆山人,经两个朝代均没做官,他学问广博,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反...详情
相关作品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展开阅读全文V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流落在外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秋老:指暮秋时节。相望:互相怀念。一涯:一个角落。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存花。
浊酒:新酿的酒。愁眼:忧愁的眼光。存花:菊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bìn)华。
阅:经历。鬓华:鬓发花白。华:同“花”。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讯:问讯。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像被放逐一样。

shì jīng qiū lǎo
xiàng wàng
huái 怀 xiāo zhuó jiǔ
chóu yǎn jiàn huáng huā
tiān cún gān dǎn
jiāng shān yuè bìn huá
duō méng qiān xùn
zhú jiā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líng shān shàng huā shēng
shān xià liú quán sāi shēng
què hèn féng zhāng shǎo bǎo
nán yóu zhù shòu jiàng chéng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讎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
展开阅读全文V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刘越石频频吹奏着胡笳,笳声清越激切;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讎旧相家。
正当汉人的腊日,先朝遗臣照样按礼祭祀,凛然大义永远激励着深怀亡国仇恨的旧相之家。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夕阳回照着先朝的陵墓宫阙,使人频添悲哀,河山流下眼泪,期待着大地发出新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你我相互扶持,便是天涯的伴侣,用不着再白白去乘那浮海的木筏。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傅处士:傅山,作者友人。清切:清越激切。越石:晋人刘琨,字越石,以坚守抗敌著称。笳:胡笳。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讎旧相家。
腊:岁终祭神。汉腊借指明朝正朔。韩仇:指张良为韩国复仇事。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相将:相随,共同。斗:星斗。槎:筏子。

这首诗中作者赞扬傅山的民族气节,对失去山河的悲痛之情也有抒发,顾炎武为其行为所感动,因此,他勉励友人要互相扶持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晋书·刘琨传》记载晋代刘琨被胡骑围困于晋阳,他便朝夕吹奏胡笳,笳声激起胡人思乡之情,于是胡骑便解围而去。刘琨是古代爱国英雄,傅山是明末清初有气节的爱国志气,尝自称有“弯疆跃骏之骨。”这里顾炎武把他与刘琨相比是为了颂扬他的爱国精神。

第二句“穷愁犹驾阮生车”,《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他不走现成的道路,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这一联中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以刘琨的被围、阮籍的途穷比喻傅山从事抗清活动的艰难困苦,又以“频吹”、“犹驾”赞扬他那坚持不懈、战斗不息的精神。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为尚书的陈咸率三子同归故里,闭门不出,但仍按汉制在12月戌日举行腊祭。人问其故,他说:“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后汉书·陈宠传》)诗人在这里以陈咸父子们的不合作保持气节的态度来比喻傅山在生活上仍遵明制不作亡国奴。《史记·留侯世家》载:汉将张良因先代五世皆相韩,韩亡,张良义愤填膺,倾家荡产求刺客杀秦王为韩报仇。顾炎武这里用陈咸与张良的典故同样是为了赞扬傅山不投靠清廷而献身于反清复明的事业。

“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当诗人瞻拜明故官陵墓,漫游神州各地时,悲伤痛苦感慨万千,在诗人的眼中连陵阙也产生了哀愁,连河山也垂下了泪水。这里诗人移情及物,宫殿陵墓山河都有哀愁,可见其情之切痛之深了。

“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乘虚犯斗槎”。《博物志》 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在这里表述友情:只要我们互为声援扶助,虽天各一方,也会成为朋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我们不用长途跋涉时来相访,我们的心是相连的。顾炎武与傅山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之上的,故两人的心灵有无限的契合。

这首诗不仅是颂扬傅山,也是在言自己之志。诗中的四个典故用得贴切自然,全诗感情充沛、悲壮昂扬,可以从中看出顾炎武的心胸与人格。

qīng qiē pín chuī yuè shí jiā
qióng chóu yóu jià ruǎn shēng chē
shí dāng hàn chén
hán chóu jiù xiàng jiā
líng què shēng āi huí zhào
shān chuí lèi chūn huā
xiàng jiāng biàn 便 shì tiān
yòng chéng fàn dòu ch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

展开阅读全文V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世间万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何必自寻无来由的烦恼?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若只凭你这寸长的身躯,衔着木头填海要填到何时。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我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绝不悔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

呜呼!君不见,
呜呼!你看不到,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西山之上的飞禽虽衔木者众多,但都在自己忙着筑自己的巢歇息!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尔:指精卫。苦:烦恼。终古:永远。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kē)。
鹊: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窠:鸟巢。

精卫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经常呤咏的内容。这则故事之所以成为一个熟典,就在于精卫鸟的形象代表了人间的一种可贵而又可悲的精神。将精卫和愚公作一个比较的话,二者事有相类之处,但它们所体现的精神特质却是迥然不同。精卫体小,所衔木微,而东海无涯,无有平期。然而“我心无终时”,填海的精神令人悲怆,令人崇敬。这种精神,对于作者这样在亡国之后永葆节操的民族志士来说,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此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同时,在此诗中诗人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己利益“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不满和无奈。

此诗以问答的形式成篇,自然地形成了三个层次。“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万事有不平”句的问话是代表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心态。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慕于懦弱的一种自欺,明明承认万事不平,又觉得已回天无力,于是主张放弃反抗,停止斗争。这种人还往往自命通达,很容易发展为与世俯仰,随波逐流,丧失节操。作者则借精卫之口以明志:“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这是对精卫精神的讴歌,又是作者心灵的直接宣泄。在当时,明王朝大势早去,复国无望,这一点作者心里自然是清楚的,所以他自比精卫,誓死不向清朝统治者屈节,决心坚持“衔木”,直至终古胜利仪是奋斗者的愿望,虽然不爵叮能实现,但舍身的抗争却誓不停止,永远是战士的精神脊柱,那就是可歌可泣的正义之志。作者的宣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也正是作者内心的剖白。“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借对话者的口吻,道出了一个可耻的现实:原来的一些明朝士人,在亡国之后,初隐而后仕,自营巢窠,卖志求荣,丧失了民族的气节。他们不过是一群为作者所不齿的燕鹊之类的“众鸟”,在精卫的面前却显得非常的卑鄙无耻了。

此诗对精卫的形象作了富于独创性的再塑造、在诗的中间作荷让精卫自己反复鸣唱,使其光辉的精神特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这种民族精神的瑰宝之所以光芒闪耀,异彩夺目,是作者将它置身于“燕雀”的衬托之上,所获得的神效。美与丑相激共振,精卫与燕雀同处于一个画面之中,各行其是,顿时黑白昭然,圣沽与龌龊的互相比较,所产生的褒贬效果分外强烈。

另外,此诗采用对话的形式行文运笔,使诗的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尽弃雕饰。从而使通篇不枝不蔓,精工细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是诗中所弘扬的正义之气,还是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造诣,都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wàn shì yǒu píng
ěr kōng
zhǎng jiāng cùn shēn
xián dào zhōng
yuàn píng dōng hǎi
shēn chén xīn gǎi
hǎi píng
xīn jué shí
jūn jiàn
西 shān xián zhòng niǎo duō
què lái yàn chéng
赞美精神

其一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展开阅读全文V

其一
第一首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日落西山,海气升腾,在秋光中来到海上。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十年征战,而今垂老,感念天下百姓仍在水深火热之中。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海水涌上神山,白鸟往还,晚霞在天,金光灿灿。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海外应该也可以悠然自得地生活,但那样怎么能对得起那些逝去的烈士们呢?

其三
第三首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在南北营建乍浦和南沙两处军事要塞,自古河山是属于汉人的。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万里海涛,直通日本,军队远走海外。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雄师已经奉令抗击敌人,有生力量正漂泊海上。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让人愁断肠的是自家军队还不来,望着日落西山寒潮涌起,心中不是滋昧。

其四
第四首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远看夕阳落入扬州城,又见云生海上。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感慨以往用兵的失策,军事艰难,令人感慨。

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明君战败,北京和南京先后陷落敌手。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今日的中原已非汉人山河,真真是憨杀我这位老遗民啊!

入:落。海气侵:还气升腾。吊哭深:仍在水深火热之中。难酬:怎能对得起。终古提封:自古河山。奉征:奉令抗击。泛:漂泊。日西斜:日落西山。长看:远看。芜城:扬州城。失计:失策。二京:北京和南京。大梁:中原。

kōng shān hǎi qīn
qiū guāng qiān dēng lín
shí nián tiān gàn lǎo
hǎi cāng shēng diào shēn
shuǐ yǒng shén shān lái bái niǎo
yún xiān què jiàn huáng jīn
zhōng chù rén shì
zhī kǒng nán chóu liè shì xīn
sān nán yíng zhà běi nán shā
zhōng fēng shǔ hàn jiā
wàn fēng yān tōng běn
jūn xiàng tiān
lóu chuán fèng zhēng mán chì
wàng kōng chéng fàn hǎi chá
chóu jué wáng shī kàn dào
hán tāo dōng 西 xié
zhǎng kàn bái xià chéng
yòu jiàn yún hǎi shàng shēng
gǎn kǎi shān zhuī shī
jiān nán róng shēn qíng
mái lún niù zhōu qiān
màn cǎo yáng hàn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芯初黄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zhòng xún huāng jìng chōng
kǒu qiáng dōng
wàn shān rén luò luò
sān qín bīng jiǎ
sōng yīn jiù cuì zhǎng yuàn
xīn chū huáng zhào
xiào piāo píng chuí lǎo
léi shàng guān 西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马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jīn zhī jiān bái huā
zhī jīn yáo luò xiàng tiān
tiáo kōng zhǎng zhēng
shǎo nán cáng xiǔ 宿
lǎo huán gōng zhòng chū sāi
guān táo lìng zhà jiā
xiān huáng zuò líng diàn 殿
lèi 西 fēng yòu xié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故国已经远去十年了,处处物是人非,我和你辛苦遭逢,艰难生存在现今。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我想起京口三军溃败就愁闷,想起扬州血洗十日便内心万分悲苦。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死国难的烈士们血洒疆场,那段历史不可遽消,而此刻不得不面对白头早衰了。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你要学汉时朱祜,不要消沉与哀叹。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朱监纪四辅:朱四辅,明末秀才,在明时曾任监纪推官、监纪提刑,为诗人友人。十载:指明亡已去十年。

愁看京口三军溃(kuì),痛说扬州十日围。
扬州十日:指明亡后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攻破扬州,在扬州城里大肆屠杀淫掠的时候,有一个市民王秀楚躲在空屋中,活了下来。他把他在清兵破城前后十余日中目睹之事,一一写出,为《扬州十日记》。

碧血未消今战垒(lěi),白头相见旧征衣。
碧血:碧是一种青绿色的美石,玉类。后常用以称颂为国死难的人。

东京朱祜(hù)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朱祜:东汉名将,曾举兵平定延岑残党,防备匈奴。后拜建武大将军,封鬲侯。式微:先秦时代民歌。

诗的首联是大难之后的感喟之词。“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古人感叹世事变迁,常以物是人非相称。而在这清初的十年中,经历了生死交关的艰难历程不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诗人和朱四辅都是经过了曲折艰辛的“辛苦”归程,九死一生,才得以“生归”活着过来。回首往事,自心中升起一种沉痛悲凉的沧桑感。更尤有盛者,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尤其在江南一带,是比任何改朝换代都更加惨绝人寰的。

颔联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城破。五月,福王朱由崧称帝,命史可法督师于扬州。由于南明朝廷昏庸,内讧不断,致使清兵长驱南下。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制造了“扬州十日”历史事件。五月,南明弘光帝被俘,次年死。顾炎武这里只是指出了当时历史最沉痛的一刻。“愁”是愁南明旧朝的昏聩,“痛”是痛满清新朝的暴酷,一“愁”一“痛”之间,蕴含了历史的悲感。

颈联写时光如水逝,历史犹在目。“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各地反清武装斗争连绵起伏,一直延续了四十年, “碧血末消”既表现了反清斗争的激烈、烈士们的血洒疆场,又表现了仁人志士坚强不屈的意志。诗人写诗时是四十岁,不当以老人自称的,这里的“白头相见”显然流露出了一种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恢复大计遥遥无期的惆怅与感慨,然而顾炎武虽然是艰难困苦,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为之奋斗的理想,于是与友人相见,自然而然地叙起了从前的战争生涯。这一联看似平淡,然而平淡之处自有心胸的流露,与友人相对,他想到的不仅是旧日的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为之奋斗的是未来他那复明的理想境界。

尾联诗人与友人互勉,寄希望于来者。诗人为了理想的未来,他告诫友人不要叹息,要像古代的英雄那样去奋斗:“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这两句,诗人是以朱祜比朱四辅。“式微”这里代指哀叹,是鼓励朱四辅不要意志消沉,不要只是哀怨悲叹,而要像东汉的朱祜那样建功立业,为恢复故国而努力。这里不仅是鼓励友人,实际上也是在表现自己那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悲叹往事凄楚动人,但格调并不仅仅流于低沉凄婉,在哀伤悲凉之中同样也洋溢着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热情,这热情是顾炎武其诗的热情,也是其人的热情。

shí zǎi jiāng nán shì fēi
jūn xīn shēng guī
chóu kàn jīng kǒu sān jūn kuì
tòng shuō yáng zhōu shí wéi
xuè wèi xiāo jīn zhàn lěi
bái tóu xiàng jiàn jiù zhēng
dōng jīng zhū nián yóu shǎo
xiàng zūn qián tàn shì wēi
更多关于顾炎武的古诗>>
路畔累累墓石多,中郎遗愧定如何。应怜此日知名士,到死犹穿吉莫靴。
热门搜索:两性的故事迅雷下载软件性感女星两性指南办公室性感女秘书性感美女写真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