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国殇
-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参考资料:1、汪涌豪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3-7852、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1-533、余恕诚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524、郑国民等.语文(扩展模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53-1545、郑国民等.语文(扩展模块)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45 -
操吴戈兮被(pī)犀(xī)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错,交错。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矢(shǐ)交坠兮士争先。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
凌:侵犯。躐:践踏。行:行列。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怼,恨。威灵:威严的神灵。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忽:渺茫,不分明。超远:遥远无尽头。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首身离:身首异处。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诚:诚然,确实。以:且,连词。武:威武。终:始终。凌:侵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参考资料:1、汪涌豪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3-7852、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1-533、余恕诚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524、郑国民等.语文(扩展模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53-1545、郑国民等.语文(扩展模块)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45 -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毂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毂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毂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毂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毂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参考资料:1、汪涌豪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3-7852、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1-533、李桂生.《国殇》的主题与兵学文献价值[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4.4、欧阳理华,王黎霞.《九歌·国殇》内涵新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3. - 背诵
-
九歌·国殇翻译
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展开翻译:
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折叠 -
九歌·国殇赏析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毂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毂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毂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毂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毂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展开《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毂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第一节“旌蔽日兮毂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毂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毂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
第二节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折叠 -
《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于是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九歌·国殇原文,九歌·国殇翻译,九歌·国殇赏析,九歌·国殇阅读答案,出自屈原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984.html
诗词类别
屈原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