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参考资料:1、杜甫著,杜甫全集3,珠海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597页2、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182页 -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zhǔ)晚晴。
阔:与孤相照。属:当也。礼加徐孺(rú)子,诗接谢宣城。
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谢宣城:《谢眺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敢违:怎么敢违背。更:更改原来的念头。参考资料:1、杜甫著,杜甫全集3,珠海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597页2、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182页 -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对“渔父问”的典故,凡读过《屈原列传》的人都会记得渔父劝说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话。那么,杜甫用此典其意何在呢?“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是称赞裴使君的,这应该没有疑义。称赞的原因,我想绝不只是场面上的客套。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裴使君款待了杜甫,且陪杜甫(不是杜甫陪裴使君)登楼远眺。但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口不对心地妄加颂辞,恐怕不是杜甫一贯的为人处事的风格。在江陵时,杜甫就曾多次称颂过镇守荆州的阳城郡王卫伯玉——尽管卫伯玉并不是科举出身,也不懂诗词歌赋,但他却掌管着荆州的军政大权。杜甫的称赞其实是一种“感情投资”,希望以文词上发自内心的赞美博得卫的好感,再次“托身官府”续写在成都时与严武相交的翻版故事。可惜的是,卫伯玉不是严武,杜甫的“示爱”在今天看来便成了一种可笑而又令人心痛的单相思。以此来推演,也可以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看作是杜甫在江陵一系列诗作的续篇。杜甫此时对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应该对我杜甫这样的大诗人礼遇、关照、抚慰甚至起用的。只是这样的心思不能明言,毕竟与裴使君素昧平生,自己对裴使君的为人还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诗的结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愿望:希望你裴使君像陈蕃那样,待我如徐孺子,那么我就可以违背渔父的劝说,留在岳阳从此不再“与世推移”,不用再漂泊流浪了;换言之,如果你裴使君不能“礼加徐孺子”,那么我岂敢违背渔父的劝说,只好“与世推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跟着感觉走”,继续无奈地“南征”。 可能裴使君没有读出杜甫的意思或者是领会了而装作不知、不愿理睬,总之,杜甫很快离开了岳阳奔向衡州。从某种意义上说,岳阳其实是杜甫的另一个伤心之地(只是伤心的程度不如在江陵,因为他对留在岳阳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离开岳阳后不久后所作的《南征》诗中的“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分明道出了心中的不满与愤慨,这其中,恐怕也应该分一点儿给岳阳及岳阳的裴使君吧。
- 背诵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翻译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析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展开首联“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对于此联,明确要抓住写景的两个对象:一是洞庭湖;二是岳阳楼。前半句,写诗人登楼所见洞庭湖的特点,不仅阔大而且云雾缭绕。一个“兼”字,兼及抽象的特点到具体的景物之上。后半句,写诗人登楼所感岳阳楼的特点是如此的孤立。一个“属”字,写出只有在这晴天的傍晚才会觉得岳阳楼是孤立的。总之,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岳阳楼的孤独。
颔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颈联“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对于此联,关键是抓住景物描写的本身。前半句,景物有“雪岸”和“丛梅”。洞庭湖岸边的陆地上覆盖着瑞雪丛林里的梅花在开放。此句写出此时梅花的特点是香气逼人的。同时,还要注意梅花傲雪象征人所具有的品格。后半句,由于下雪后春天岸上的泥土中百草在生长。此联由上一句的写人转到写自己的所见:诗人看到下大雪的河岸上,众多的梅花在渐渐开放;春天的泥土里,众多的百草也会生根发芽。
尾联“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对于此联,借故事来说理。前半句,“渔父问”是借用屈原的诗歌《渔父》。明确“渔父问”的具体内容: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阊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总之,在屈原看来,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这里说自己“敢违渔父问”就是说诗人自己不听从渔父的劝告,而要像屈原那样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由此可见,诗人在此把自己比作屈原了。后半句,写在志向的支持下,自己将开始新的人生征程。总之,此联对自己的志向和今后的命运作了一种预测和预示。
全诗用典颂人,感觉用喻,借古人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蕴无穷。
折叠 -
该词当为诗人于大历四年(769)春时所作。时年诗人到岳阳后不久,受到当地官绅的接待。新春伊始,诗人陪当地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景,并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当时的情景。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原文,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翻译,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析,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8908.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 《峡隘》
- 《望岳三首》
- 《愁》
- 《佳人》
- 《解忧》
-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 《不离西阁二首》
- 《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
-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 《又呈吴郎》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