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作者:王禹偁      朝代:北宋
清明原文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拼音解读
huā jiǔ guò qīng míng
xìng wèi xiāo rán sēng
zuó lín jiā xīn huǒ
xiǎo chuāng fèn shū d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参考资料:
1、(宋)谢枋得,(明)王相编著;陈超敏评注.千家诗评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9:第30-31页
2、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03月:第6-7页
3、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中华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478页

兴味:兴趣、趣味。萧然:清净冷落。乞:讨。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参考资料:
1、(宋)谢枋得,(明)王相编著;陈超敏评注.千家诗评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9:第30-31页
2、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03月:第6-7页
3、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中华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478页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前二句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寂寞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张“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得更为强烈了。。

后二句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昨日诗人向邻家“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托和享受,和先前感到的“萧然”迥然有别:他将痛苦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另有一番“兴味在心头。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兴味。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形象,才能在无花无酒的清晨,专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全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参考资料:
1、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03月:第6-7页
2、(宋)谢枋得,(清)王相选编;张卫国译评.千家诗.湖北:崇文书局,2015.06:第20页
3、(宋)谢枋得选;张凌翔解译.千家诗全鉴(典藏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6:第147-148页
4、林风编著.廉吏诗三百首选注.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01:第107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清明译文及注释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展开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清明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前二句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寂寞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张“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得更为强烈了。。

后二句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昨日诗人向邻家“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托和享受,和先前感到的“萧然”迥然有别:他将痛苦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另有一番“兴味在心头。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兴味。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形象,才能在无花无酒的清晨,专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全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展开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前二句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寂寞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张“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得更为强烈了。

后二句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昨日诗人向邻家“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托和享受,和先前感到的“萧然”迥然有别:他将痛苦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另有一番“兴味在心头。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兴味。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形象,才能在无花无酒的清晨,专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禹偁贬居商州期间(991-993年)。清明节这天,本应出外踏青赏花,举杯畅饮,使生活增添几分乐趣。可是此时诗人一贫如洗,既无花又无酒,如置身于荒山寺庙里的和尚,清冷孤独,无所慰藉,兴味索然,遂作诗求乐趣慰籍。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宋代文学家。字元之 ,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试,直史馆,迁知制诰,判大理寺。遇事敢言,三遭贬斥,作《三黜赋》以见志。诗学杜甫、白居易,文风平易畅达。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详情

清明原文,清明翻译,清明赏析,清明阅读答案,出自王禹偁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8531.html

诗词类别

王禹偁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沙滩3补丁两性生活视频曝刘涛技术很好性感美女图片网文字转明星语音陈好性感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