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孟学士)要通过三峡前往巴陵的北边,(而我)经过天山到达弱水的东边。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我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我俩都像飘蓬一样行踪不定。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自己西去像王粲避难荆州一样,孟学士南游像孔融赋闲在家一样。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往返回旋能听到鹤在夜里鸣叫,怅然若失地望着大雁秋来能带去信息。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分离的至亲还在家乡,我还在辛苦行走在关山要塞之中。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自己虽读书未获功名,但积极进取的志气并未泯灭。 -
地道:隘道,此当指长江三峡一带狭窄处。巴陵:郡名,唐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市)。天山:指横亘在今肃、青海一带的祁连山,匈奴人称天为祁连;唐时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弱水:古人称浅水或不流舟楫的河流为弱水,意为水弱不能胜舟;传说甚至有不胜芥或不胜鸿毛的。古籍所载弱水甚多,这里指西北绝远之处,即今青海一带。万馀里:一万多里,极言其远,非指实有里数。馀,同“余”。倚:倚靠。征蓬:蓬草,也叫飘蓬、飞莲,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用以比喻经常远行的人。零雨:下雨。化用西晋诗人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两句意。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东汉末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这里代指王勃。清樽:清酒一杯。清,指酒。樽,酒器。孔融: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代孙,官至北海(今山东昌乐西)相,故世称孔北海,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这里以孔融比喻孟学士。徘徊:往返回旋的样子。夜鹤:鹤夜里鸣叫。怅:失意,懊恼。鸿:大雁,季候鸟,秋来冬去,有鸿雁传书之说。骨肉:比喻至亲。胡秦外:指诗人家乡幽州范阳。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名族的泛称。秦,古邑名,即秦城、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秦代祖先非子始封于此,是秦的最早都邑。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也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这里的风尘指仕宦。关塞:关山要塞,指出入的要道。唯:唯独,只有。剑锋:宝剑的锋刃,代指宝剑,这里指胸中抱负。耿耿:光明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剑锋”的光芒。
-
此诗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佼佼者,素来被诗论家所称道。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佺期:‘阊阖连云起,岩郎拂露开。’此类最为得体。”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评论说:“前人但赏其起语雄浑,须看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后太白每有此种格法。”从这些评语里足以看出这首诗对当时诗坛和盛唐诗人的重要影响。
卢照邻在《释疾文》中写道:“是时也天子按剑,方有事于八荒,驾风轮而梁弱水,飞日驭而苑扶桑。戈船万计兮连属,铁骑千群兮启行。文臣鼠窜,猛士鹰扬。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可见卢照邻是在一种极复杂、极矛盾的心境中离开长安的。他甘心赴蜀,是出于无奈躲避的考虑的。因此诗的第五、六两句写道:“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这实际上是把王粲比作己,把孔融比作友人,赞扬了孟学士刚直的品格。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西去有王粲避难荆州之悲,而孟学士南游有孔融赋闲之叹。两句诗紧扣题目,抒写自己西使和送别友人的心情,愤世嫉俗、抑郁不平之气流露于字里行间。
诗的起句点明两人分别要到之处,孟学士要到巴陵郡,诗人要到巴蜀地。“天看万里余,共倚一征蓬”,他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每人都像飞蓬一样行踪不定。“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是设想和朋友分别后,思念难耐,夜不成寐,竟起徘徊,倾听着凄厉的鹤声,等待着向南飞来的鸿雁怅然若失。意思是等着孟学士的来信。“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是指诗人的兄弟亲戚都在塞外或蓟北;自己却在关内宦海中飘泊多年。写身世的孤苦,是为了强调友谊的重要。“唯余剑锋在,耿耿气如虹”,是自比为锋利的宝剑,尽管不为人所用,但忠心耿直气贯长虹。前句中是借申包胥思存楚的典故,后句源出荆轲刺秦王。邹阳狱中上书有:“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表示自己忠心为国,精诚之气可感天地。
沈德潜称赞这首五言排律说:“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的确,这首排律写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而又起伏跌宕。诗人采用了情景交映、虚实结合等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浓烈的感情。
- 背诵
-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鉴赏
此诗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佼佼者,素来被诗论家所称道。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展开此诗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佼佼者,素来被诗论家所称道。
诗的起句点明两人分别要到之处,孟学士要到巴陵郡,诗人要到巴蜀地。“相看万里余,共倚一征蓬”,他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每人都像飞蓬一样行踪不定。“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是设想和朋友分别后,思念难耐,夜不成寐,竟起徘徊,倾听着凄厉的鹤声,等待着向南飞来的鸿雁怅然若失。意思是等着孟学士的来信。“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是指诗人的兄弟亲戚都在塞外或蓟北;自己却在关内宦海中飘泊多年。写身世的孤苦,是为了强调友谊的重要。“唯余剑锋在,耿耿气如虹”,是自比为锋利的宝剑,尽管不为人所用,但忠心耿直气贯长虹。前句中是借申包胥思存楚的典故,后句源出荆轲刺秦王。邹阳狱中上书有:“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表示自己忠心为国,精诚之气可感天地。
沈德潜称赞这首五言排律说:“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的确,这首排律写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而又起伏跌宕。诗人采用了情景交映、虚实结合等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浓烈的感情。
折叠 -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卢照邻奉命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即将离开长安之时,适逢因编撰《瑶山玉彩》五百卷有功而累转著作郎加弘文馆学士的友人孟利贞游江南,于是创作该诗赠予好友。
-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5~约680),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颖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原文,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翻译,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赏析,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阅读答案,出自卢照邻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8353.html
诗词类别
- 「离别」
卢照邻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