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
-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船行至五里滩时风势将要平息,马上举棹扬帆,船行瞬间轻松了许多。轻轻地摇着橹不用划桨,船儿都行走的飞快。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放眼望去,只见微风吹来,水面上波光荡漾。看着眼前的山,就好像是来迎接你似的,但当你仔细一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前行。 -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lǔ)觉船轻。柔橹(lǔ)不施停却棹(zhào),是船行。
五里滩:河上的一个地名。风欲平:风渐渐小了。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满眼:充满视野。闪灼:形容光亮闪耀。子细:即仔细。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帆但帆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帆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帆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帆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帆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帆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帆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 背诵
-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题解
这首词它是较为特别的。它喜欢用口语,思想新颖,调子轻快,读起来满有船夫曲的味道。因为,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间词。它的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甚至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传了近九百年,直…展开这首词它是较为特别的。它喜欢用口语,思想新颖,调子轻快,读起来满有船夫曲的味道。因为,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间词。它的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甚至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传了近九百年,直到驰名中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在1899年或1900年被打开,人们才有机会读到它。 折叠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鉴赏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展开这是一支古老的、调子轻快的“船夫曲”,描写船工们在江河上行船的情景,表现他们劳作时的愉快心情。
上片写行船的情景,首句点出地点是在“五里滩头”。一天,船工们划着木船运载货物,行驶在江河上。木船航行,要张帆借助风力,要靠橹控制方向,用棹划水前进。但从词中可知,他们在行驶途中是遇到了很大的逆风,所以不能“张帆”,全靠人力用橹、棹划行。经过努力,他们战胜了逆来的风浪,把船渐渐地驶到了五里滩头,准备卸货。这时,“风欲平”一个“欲”字,极为准确地写出逆风平息而顺风乍起的情形。于是,“张帆举棹船觉轻”。他们把帆张挂起来,借助顺风前进,划桨就不大费力,船的重量顿时感到减轻了许多。船越驶近滩头,人也就越省力。这时,他们干脆“柔橹不施停却棹”,歇息双手松松劲,让船平稳地向滩头驶去。以上描写,画出了一幅生动的行船图,赞美了船工们的艰苦劳动。
下片反映船工们愉快的心情。这种心情,是通过他们“看山”、看水的感受而表现出来的。“满眼”二字,与前段很好地承接起来,融注了景和情。船工们在同风浪搏斗时,只注意船只的安全和行速,是无心观赏山水风光的;只有在“风欲平”、人安闲的时候,才有工夫和心思这样做。这时,他们举目四望,但见“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微风吹来,波光粼粼,木船在水面上荡漾徐行,远处的青山好似在欢迎他们的到来。词中用一个“多”字和“迎”字,竭力赞美山水之秀丽可爱,富有感情。他们定睛细看,啊!原来“山不动,是船行。”这种感受,非常真切地反映出船工们此时的愉快心境。
这首词写作上的特点,是善于运用口语。这首词的作者经过提炼,采用活在人民口头上的语言,来反映船工们的生活。这就使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不论描写、抒情都显得自然、朴实,读来琅琅上口。尤其“是船行”三字在上下片的结尾反复使用,就更增加了这首词的民歌兴味。它既叙事而又起到和声的作用。每当读到这里时,船工们的劳动呼号声就会在耳边回响。
-
- 佚名 …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原文,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翻译,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赏析,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阅读答案,出自佚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8127.html
诗词类别
佚名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