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闺思二首

作者:张仲素      朝代:
秋闺思二首原文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闺思二首拼音解读
chuāng xié yuè ǎi shēn huī
chóu tīng hán jiāng lèi shī 湿
mèng fèn míng jiàn guān sāi
zhī xiàng jīn wēi
qiū tiān jìng yún
duàn hóng 鸿 shēng dào xiǎo wén
zhēng wèn xiāo
yán chéng wài yòu j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塞,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碧窗斜月蔼(ǎi)深晖(huī),愁听寒螀(jiāng)泪湿衣。
碧窗:绿色的纱窗。蔼:古同“霭”,云气。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秋天:秋日的天空。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居延: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听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痴情。

第二首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寄到哪儿去呢?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谁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

用字特点

二首均有声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讲究。

如用一“蔼”字,表现月光深暗,创造氛围。

如用一“静”字,显示夜空的冷寂,并衬托出下面的“鸿声”清晰,女主人公则惟闻此声,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满腔心事。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秋闺思二首译文及注释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秋天的…展开

译文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注释(1)蔼:古同“霭”,云气。(2)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汉·王充《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螿啼,感阴气也。”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3)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4)征衣:出征将士之衣。(5)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古有鸿雁传书一说。(6)居延: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据《元和郡县志》:居延海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今属内蒙)。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千米处。地处中央戈壁弱水三角洲。东邻巴丹吉林沙漠北缘,西界马鬃山地,南通河西走廊,北近中蒙边界。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秋闺思二首创作背景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从风格方面来看,盛唐气象,往往贵…展开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从风格方面来看,盛唐气象,往往贵在雄浑,一气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则讲究用意用笔的曲折,以耐人寻味见长。象这二首中,“梦里”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环曲折,方将思妇的心情极细致地表达出来。“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写法,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但如此一转,便加深了主题,丰富了内涵。

折叠

秋闺思二首鉴赏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展开

第一首

前两句“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诗中的主人公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后两句“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刚才在梦里,分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立刻想到:快,去找金微山。金微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思念之情。

第二首

前两句“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

后两句“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今新疆),不曾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从风格方面来看,盛唐气象,往往贵在雄浑,一气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则讲究用意用笔的曲折,以耐人寻味见长。像这二首中,“梦里”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环曲折,方将思妇的心情极细致地表达出来。“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写法,如此一转,便加深了主题,丰富了内涵。

折叠

创作背景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这组诗就是这类作品。

作者介绍

张仲素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年~约819年),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详情

秋闺思二首原文,秋闺思二首翻译,秋闺思二首赏析,秋闺思二首阅读答案,出自张仲素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263.html

诗词类别

张仲素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大侦探第六季中国明星大全男杨幂性感图片中国美女性感图片中国公认最美的女明星明星排名榜美女性感照片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