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
露蛩(qióng)初响,机杼还催织。婺(wù)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婺:一本作“嫠”。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漫:一本作“浸”。 -
“六么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王灼《碧鸡漫志》说:“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又名《绿腰》、《乐世》、《录要》。双调,九十四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七夕”,这是梦窗借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传说,以悼念杭州的亡妾。
“露蛩”两句,写秋景。言园中的蟋蟀正在“句句”地鸣唱着,纺织娘也在欢叫着“织、织”,它们恰似在催促织女赶快结束织锦,可以尽早去天河畔与牛郎相会。“婺星”两句。 “婺星”,本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女宿;即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其中三颗属宝瓶座。这里借指织女星。此言天孙织女为情所累,就懒于织锦,而长久地伫立在天河畔,盼望与牛郎相会。两句直接切入民间传说,以织女象征杭妾的在天之灵。“不见”两句。言但是她只能在天河边徘徊苦盼,因为没有船只可以渡她过河,也没有鸿雁飞临传递来牛郎的信息。天地殊途无会面之期矣。“云梁”三句,又述神话传说。言织女终于等到了七夕之晚,在云雾弥漫的天河上有群鹊赶来搭起了一座千尺鹊桥,了却了织女与牛郎的一年一度的这点相思情。只可惜相会的时光一瞬即过,再回首,这甜蜜的鹊桥会又将要苦候一年光阴啊。上片从“七夕”生发开来,再叙了民间中这个美丽感人的神话故事。但牛郎、织女的生别离,尚有一年一度的鹊桥会,可以聊解他们的相思苦;而词人与其亡妾却是再无见面之时的死别也。因此,词人对七夕的传说还是感到非常的钦羡。
“那知”两句,承上启下,专叙“乞巧”。“乞巧”,据《荆楚岁时记》:“(古时妇女七月七日夜)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黄铜)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此言天上的织女其实极想和牛郎长相厮守,不再分离的,但始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去改变王母娘娘的这个残酷决定——每年仅能相聚一夜。虽然如此,人世间仍旧有众多的小女子奉她为智慧女神,所以都在各自的闺楼上供起瓜果向织女乞求给她们增加智慧。“瓜果”两句,讥笑众女的自私。词人说:你们哪里知道今天晚上正是织女牛郎唯一能相聚在一起的大好时光,如果织女一旦真的被你们邀请下来,那末岂不是要使牛郎感到孤单寂寞吗?词人本着“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的仁者想法,特地为牛郎织女俩设想,所以他希望乞巧者要知趣一些,否则只会自讨没趣的。“瓜果几度凄凉”是说:那织女自顾不暇,怎能为了这点瓜果而抽出时间来赐给你们智慧呢?“人事”两句。“金钗擘”,“擘”,即剖。这是引神话传说中,王母用头上金钗在织女与牛郎之间一剖,就划出了一条天河,生生将他们俩隔在河的两边。也借喻世事往往循环往复,“牛郎织女”毕竟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不可能有人真的看见过用一枚金钗就可以剖出滔滔天河。“今夕”三句,重申题旨。词人问:今天晚上是什么日子?他明知今天是“七夕”,但是偏设此一问,重在提醒众人不要忘记,天上的牛郎织女只有今天一晚上可以相会。所以说人世间在“乞巧”之后,到了月亮西堕就要收拾掉残杯结束了。但是我担心,天上的银河又将会毫不容情地将织女与牛郎这两个有情人分隔在两边啊。下片由天上一年一度的相会之艰难,联想到地上“乞巧”的煞风景。既点题,又作了更深一层的发挥。“寂寞罗池客”,又可以看成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由于杭妾已经仙逝,所以说天上两星尚有今夕相会之期,而自己惟有酒冷人单孤苦度日而已。
- 背诵
-
六么令·夷则宫七夕注释
-
六么令·夷则宫七夕赏析
“六么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王灼《碧鸡漫志》说:“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又名《绿腰》、《乐世》、《录要》。双调,九十四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七夕”,这…展开“六么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王灼《碧鸡漫志》说:“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又名《绿腰》、《乐世》、《录要》。双调,九十四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七夕”,这是梦窗借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传说,以悼念杭州的亡妾。
“露蛩”两句,写秋景。言园中的蟋蟀正在“句句”地鸣唱着,纺织娘也在欢叫着“织、织”,它们恰似在催促织女赶快结束织锦,可以尽早去天河畔与牛郎相会。“婺星”两句。 “婺星”,本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女宿;即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其中三颗属宝瓶座。这里借指织女星。此言天孙织女为情所累,就懒于织锦,而长久地伫立在天河畔,盼望与牛郎相会。两句直接切入民间传说,以织女象征杭妾的在天之灵。“不见”两句。言但是她只能在天河边徘徊苦盼,因为没有船只可以渡她过河,也没有鸿雁飞临传递来牛郎的信息。天地殊途无会面之期矣。“云梁”三句,又述神话传说。言织女终于等到了七夕之晚,在云雾弥漫的天河上有群鹊赶来搭起了一座千尺鹊桥,了却了织女与牛郎的一年一度的这点相思情。只可惜相会的时光一瞬即过,再回首,这甜蜜的鹊桥会又将要苦候一年光阴啊。上片从“七夕”生发开来,再叙了民间中这个美丽感人的神话故事。但牛郎、织女的生别离,尚有一年一度的鹊桥会,可以聊解他们的相思苦;而词人与其亡妾却是再无见面之时的死别也。因此,词人对七夕的传说还是感到非常的钦羡。
“那知”两句,承上启下,专叙“乞巧”。“乞巧”,据《荆楚岁时记》:“(古时妇女七月七日夜)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黄铜)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此言天上的织女其实极想和牛郎长相厮守,不再分离的,但始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去改变王母娘娘的这个残酷决定——每年仅能相聚一夜。虽然如此,人世间仍旧有众多的小女子奉她为智慧女神,所以都在各自的闺楼上供起瓜果向织女乞求给她们增加智慧。“瓜果”两句,讥笑众女的自私。词人说:你们哪里知道今天晚上正是织女牛郎唯一能相聚在一起的大好时光,如果织女一旦真的被你们邀请下来,那末岂不是要使牛郎感到孤单寂寞吗?词人本着“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的仁者想法,特地为牛郎织女俩设想,所以他希望乞巧者要知趣一些,否则只会自讨没趣的。“瓜果几度凄凉”是说:那织女自顾不暇,怎能为了这点瓜果而抽出时间来赐给你们智慧呢?“人事”两句。“金钗擘”,“擘”,即剖。这是引神话传说中,王母用头上金钗在织女与牛郎之间一剖,就划出了一条天河,生生将他们俩隔在河的两边。也借喻世事往往循环往复,“牛郎织女”毕竟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不可能有人真的看见过用一枚金钗就可以剖出滔滔天河。“今夕”三句,重申题旨。词人问:今天晚上是什么日子?他明知今天是“七夕”,但是偏设此一问,重在提醒众人不要忘记,天上的牛郎织女只有今天一晚上可以相会。所以说人世间在“乞巧”之后,到了月亮西堕就要收拾掉残杯结束了。但是我担心,天上的银河又将会毫不容情地将织女与牛郎这两个有情人分隔在两边啊。下片由天上一年一度的相会之艰难,联想到地上“乞巧”的煞风景。既点题,又作了更深一层的发挥。“寂寞罗池客”,又可以看成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由于杭妾已经仙逝,所以说天上两星尚有今夕相会之期,而自己惟有酒冷人单孤苦度日而已。
折叠 -
- 吴文英 吴文英,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本姓翁,入继吴氏,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一生未第。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年间入苏州仓幕,曾任浙东安抚使吴潜幕僚,复为荣王赵与芮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存词三百四十一首。…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六么令·夷则宫七夕原文,六么令·夷则宫七夕翻译,六么令·夷则宫七夕赏析,六么令·夷则宫七夕阅读答案,出自吴文英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224.html
诗词类别
吴文英的诗词
- 《夜行船·寓化度寺》
- 《六丑·渐新鹅映柳》
- 《尾犯·甲辰中秋》
- 《朝中措·吴山相对越山青》
- 《声声慢·莺围橙径》
-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
- 《洞仙歌(方庵春日花胜宴客,为得雏庆·花翁赋词,俾属韵末)》
- 《蕙兰芳引(林钟商,俗名歇指调赋藏一家吴郡王画兰)》
- 《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赠杨梅者,为赋赠)》
- 《倦寻芳(上元)》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