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

作者:李益      朝代:
行舟原文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行舟拼音解读
liǔ huā fēi zhèng háng zhōu
yǐn líng huā xìn liú
wén dào fēng guāng mǎn yáng
tiān qíng gòng shàng wàng xiāng l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阳光明媚,柳花飘飘扬扬坠在行舟之中。舟中人随手采起菱花,任凭小舟顺碧流飘转。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望乡楼上凭栏远望,这满眼风光,我却无心赏景,只思念塞北故乡。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líng)花信碧流。
引:采摘。信:任凭。信碧流:听任船只在江流中行驶。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扬子:扬子江,即今扬州至镇江间之江流,古称扬子江。望乡楼:泛指可以望远的高楼。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行舟赏析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展开

一般写思乡情深之作,不免有哀婉之辞,但这首诗却以悠闲之笔写出一段淡淡的乡愁,读来别有一番情韵。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后两句抒情。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折叠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李益(748年—829年),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贞元十六年(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详情

行舟原文,行舟翻译,行舟赏析,行舟阅读答案,出自李益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30.html

诗词类别

李益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女巨人韩雪 刘涛 技术好性感不是骚刘亦菲性感视频柳岩视频性感明星有哪些人?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