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作者:李益      朝代: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原文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拼音解读
shì fān hóng shuāng jǐng qiū
tiān shuǐ hóng lóu
chuāng ài zhú rén wèn
qiǎn xiàng lín fáng g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经霜的柿叶红艳艳,秋景多么美好,蓝天澄澈如水,雄伟的红楼倚天耸立。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隔窗隐约可见的里边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可惜无人观赏。主人不在呀,我只好派人去向邻居家里找户钩。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yǐ)红楼。 
碧天如水:蓝天澄澈如水。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mì)户钩。 
无人:没有人。问:指观赏。遣:派遣。户钩:大概是一种开门的工具。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展开

这首诗构思精巧,不落俗套,兴味隽永,耐人玩索。

前两句“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诗人举目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艳夺目的柿林。柿叶经霜一打,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那是十分迷人的。接着,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倚”字很传神。秋高气爽,那本来就杳缈幽深的天宇越发显得空阔高远,而它竟与红楼相依相偎,这就巧妙地烘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了。诗人以瑰丽的色调、清新的语言,绘出绚烂秋色,创造出碧天、红楼“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的寥廓境界,令人心旷神怡。

后两句“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朱楼、红叶固然美丽,但隔窗隐约可见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爱竹”之“爱”,透露出诗人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三字既缴足题面,又开启下文:既然有好竹无人观赏,就进院去尽情游览一番吧。于是,他差遣随从到邻居家寻找开门的工具去了。访友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一看,似乎不近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合情合理,极富韵味。可以想见,李益对院内景色十分熟悉,对那丛翠竹特别喜爱,他和广宣的思想性格十分投合,对广宣的举止行动非常了然,连户钩放在何处也清清楚楚,他又可以不避嫌疑地擅自开门入室,可见他们相知之深,过从之密。诗人这一“爱”一“觅”,又使人想见其为人的洒脱、随和、豪放。

纵观全诗,读者亦可领悟到前面的壮美秋色,正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广宣是一位善诗的僧人,与几位大诗人常有唱和,与李益过从甚密。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李益来红楼院找广宜谈诗,但广宣外出,不得入内,李益又不忍离去,遂于门外观赏院内景色,写下这首诗。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李益(748年—829年),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贞元十六年(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详情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原文,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翻译,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赏析,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阅读答案,出自李益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32.html

诗词类别

李益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女郎图片王祖贤性感图片美女超性感视频女明星的名字大全集性感短裙美女两性同床视频另类两性情感故事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