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病中未暇因以诗寄谢
- 平时感叹屈灵均,离骚三诵涕欲零。
向来传注赖王逸,尚以舛陋遭讥评。
河东天对最杰作,释问多本山海经。
练塘后出号详备,晦翁集註尤精明。
比逢善本穷日诵,章分句析无遁情。
林侯忽又示此帙,正欲参考搴华英。
属余近岁方苦疾,笔砚废堕几尘生。
尝鼎一脔已知味,始知用工久已成。
况复身到荆楚地,详究兰芷闻芳馨。
前此同朝幸相与,锦囊诗文为我倾。
惜哉不早见此书,病中欲续神不宁。
年老耄及屡求去,倘得挂冠早归耕。
尚当一一为寻绎,期以爝火裨明星。
谩挥斐语塞厚意,深媿所报非琼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病中未暇因以诗寄谢注释
【山海经】书名。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西汉初又有所增删。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部族、物产、草木、鸟兽、祭祀、医巫、风俗等,内容多怪异,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地材料,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2.喻指漫无边际的谈说。洪深《香稻米》第一幕:“今年夏天,大保放暑假回来,不是他们总在一起玩玩笑笑,荷香不是顶喜欢大保说‘山海经’吗?”《人民日报》1955.1.12:“在生产时间,别人都聚精会神注意机器,她却东奔西跑找人谈‘山海经’。”3.指利用山、水资源的措施。《人民日报》1983.9.13:“福建的山和海,潜力大得很。福建要翻身,就要念好‘山海经’。”典【尝鼎一脔】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得秦君诗,手不能捨……餘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臠,旨可知也。”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我们只能够尝鼎一脔!”吴丕绩《<六朝文絜笺注>前言》:“总的说来,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也可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梯。”…展开【山海经】书名。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西汉初又有所增删。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部族、物产、草木、鸟兽、祭祀、医巫、风俗等,内容多怪异,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地材料,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2.喻指漫无边际的谈说。洪深《香稻米》第一幕:“今年夏天,大保放暑假回来,不是他们总在一起玩玩笑笑,荷香不是顶喜欢大保说‘山海经’吗?”《人民日报》1955.1.12:“在生产时间,别人都聚精会神注意机器,她却东奔西跑找人谈‘山海经’。”3.指利用山、水资源的措施。《人民日报》1983.9.13:“福建的山和海,潜力大得很。福建要翻身,就要念好‘山海经’。”典【尝鼎一脔】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得秦君诗,手不能捨……餘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臠,旨可知也。”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我们只能够尝鼎一脔!”吴丕绩《<六朝文絜笺注>前言》:“总的说来,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也可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梯。”折叠 -
-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病中未暇因以诗寄谢原文,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病中未暇因以诗寄谢翻译,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病中未暇因以诗寄谢赏析,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病中未暇因以诗寄谢阅读答案,出自楼钥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535814.html
诗词类别
楼钥的诗词
- 《寻春次韵》
- 《送淳丞上虞》
- 《送陈进道倅三山》
- 《题萝月上人送鸿小楼》
- 《次韵十诗·棋会》
- 《刘德修赴遂宁示和篇改除荆南复寄之》
- 《谢湖山居士示和陶诗》
- 《赠画梅吕生》
- 《约诸公再游龙湫》
- 《送赵晦之丞彭泽》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