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兴寺阁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真兴寺阁原文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赬。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真兴寺阁拼音解读
shān chuān chéng guō
tóng xíng
shì rén què
hào hào tóng shēng
gāo
rén zhī suǒ yíng
shēn sòng luò
yǐn shǒu pān fēi xīng
dāng nián wáng zhōng lìng
zhuó nán shān chēng
xiě zhēn liú xià
tiě miàn yǎn yǒu léng
shēn qiáng jiǔ chǐ
liǎng zhēng róng
rén suī bào
zuò shì jīn shì jīng
dēng zhě shàng ya chuǎn
zuò zhě shèng
guān
rén yǒng qiě yī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登阁远眺但见山川和城郭,渺渺冥冥浑同一体难以辨认。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市人的喧闹与鸦鹊啼鸣,远远听来合成了一种声音。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这个寺阁到底有多么高峻?这个寺阁又是谁人经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侧着身子可以送走落日,举起手来就能攀摘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赬。
当年那位姓王的中书令,曾把终南山的林木砍伐干净。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绘下自己的画像留在阁中,面色铁黑目光炯炯。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身躯有八九尺高大,和寺阁一样气度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古代虽有许多人粗暴骄横,作的事却常让世人惊叹。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登阁的人还紧张得张口喘息,造阁的人不知何以能够承担!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为何不仔细观看这一寺阁,就可以知道王中书有多么英勇大胆。

漠漠:密布、广布貌。浩浩:旷远貌。引手:伸手。飞星:流星。王中令:指王彦超,临清(今属山东)人,历仕晋汉周,累官河阳三城节度使,以功加检校太师。北周及宋初曾两任凤翔节度使,宋初加兼中书令,封邠国公。中令,中书令的省称。斫木:谓砍伐木材建筑寺阁。写真:画像。铁面:黑脸。眼有棱:谓目光炯炯有神。身强:一作“身长”。峥嵘:高峻,并谓气象超越寻常。暴恣:暴戾骄纵。呀喘:张口喘气。胜:承受,力能担任。曷:何,何故。其人:指王彦超。

背诵
抒怀登高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真兴寺阁

展开

诗的起笔四句从“山川与城郭”至“浩浩同一声”,总写此阁的高峻。诗人登临阁上,但觉山川城郭,冥冥漠漠,仿佛同为一个形体。世人纷杂的声音,和鸦鸣鹊噪,浩浩茫茫,混合在一起。这四句起得突兀,写得极为传神。化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句意,但意象有所扩大,写的是凭高纵目,所见各类形态,旷远微茫,所闻的种种音响,也难以辨别的景况。次四句由阁之高而引起遐想。前两句故作设问:“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这两句是说:这真兴寺阁,究竟有几多高呢?又是何人所营建的呢?后两句“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用形象化的语言,先回答“几何高”这一设问。作者说:登临此阁,几乎侧着身子,就可以目送太阳落山(这是俯视所感)。伸出手来,竟可以攀摘飞星(这是仰观所觉)。两句用虚写表明实际感受,生动恍惚,极夸张之能事。接着以“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两句,回答了上文另一设问“何人之所营”。作者说:当年王彦超将军,以凤翔节度使加中书令的身份,驻节凤翔府,曾经伐木于州南的赪山,建成此阁。王中令因何建阁,作者并没有提起,但在下面四句:“写真留阁下······与阁相峥嵘。”勾勒出他的形象:此人建阁之后,曾在阁下留有画像,他面色铁黑,眼光有如紫石棱,有将军的气概。他身长八九尺,此像与此阁都峥嵘高峻,给人以威严的感受,使人印象很深。

诗的最后,作者以“古人虽暴恣”等六句,写诗人的所感。作者认为有些古人(包括诗里的王中令),其人虽说恣睢暴戾不足称道,但他们所作之事,也使世人为之惊奇。即以此阁而论,登者尚且感到惊讶吁喘,不知道建阁之人,具有何种胆量,能泰然胜任。结尾“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作者更加强语气说:君如不信,何不观看此阁,则知王中令,亦为勇猛英杰之辈,是不能拿一般的武人来看待他的。

全诗饶有俊爽高迈之气,写阁写人,都用主动形象的词采。作此诗时,作者年方二十六岁,豪迈英爽,正是壮年作品的特征。

折叠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这一年作者以直言极谏策问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进入仕途。此诗作于凤翔,为《凤翔八观》中的第六篇。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详情

真兴寺阁原文,真兴寺阁翻译,真兴寺阁赏析,真兴寺阁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97049.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两性生活与技巧手机迅雷性感图明星出场费价格表迅雷beta版本下载ios迅雷beta下载ios最新版王子文性感低胸装明星真实姓名查询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