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游祖塔院
-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道袍只觉十分清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野寺里闭门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倚枕头睡在有窗槛的小室午梦正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僧人不吝惜阶前甘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让我随意品尝。 -
乌纱:本是官帽,至唐时,已逐渐流行于民间。白葛:以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俗称夏布。道衣:僧道所穿之服,亦指家居穿的道袍。野寺:野外庙宇。欹:斜倚。风轩:有窗槛的小室。殊不恶:确实不错。安心是药:《景德传灯录》卷三,“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本意是安心要靠自己,不假外求,这里则进一步说,得病亦是心有未安的表现。道人:这里指僧人。阶前水:指虎跑泉水,味极甘洌。匏樽:葫芦作的酒樽,泛指饮器。
- 背诵
-
病中游祖塔院
…展开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委运任化、安闲自适的心境。人间万事,得失之间,没有定准。患病是失,安闲是得,不愿舍弃,则不能拥有。有了这种态度,就能夷然对待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保有精神上的祥和。
首联“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开头写到祖塔院去的村路景物和作者的服饰。在村路上看到紫李黄瓜的色彩和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感觉凉快。《冷斋夜话》称:“哲宗间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朝章是上朝穿的官服,道衣是民间有道者穿的便服,较为凉快。
颔联“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接下来写到了祖塔院,那是在野地里的寺庙,故称“野寺”。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靠枕,就入梦乡了。当时是夏天,所以开着轩窗迎风,称“风轩”;因为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这一联写在寺中的情景。
颈联作者在杭州做通判,与知州共理政事,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息。所以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因为有病,所以有闲到庙里来休息,也是不错的事情。有了病,安心就是药,不用再求药方了。佛家认为,人求安心在于自己,自己认为心安了就是,不用外求。作者更认为只要自己能安心就能治病,不用再求药方了。
尾联“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系虎跑泉,说和尚借给匏瓢,供他自由自在地喝泉水。
这首诗的构思,先写到寺前的路上景物,联系诗人自己的装束。次写到寺后的情景,结合诗人病中情事,再跟祖塔院的祖师慧可联系,从慧可询问安心的方法想到诗人自己的病。诗人把院僧同自己联系,归结到虎跑寺的泉水。这样的结构,容易形成一种可供后人摹仿的写诗样式。
折叠 -
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1073年)所作,这一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一个夏日,作者病稍和,有了游览的兴致,此诗便是游玩祖塔院有感之作。
-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病中游祖塔院原文,病中游祖塔院翻译,病中游祖塔院赏析,病中游祖塔院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94521.html
诗词类别
- 「宋词精选」
苏轼的诗词
- 《光禄庵二首》
-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 《绝句》
-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 《隆中》
- 《皇太妃阁五首》
- 《次韵王诲夜坐》
- 《过黎君郊居》
-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灭决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庢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於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
-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其一》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