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七句
-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
五十余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
我从诸孙儿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
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
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
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
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俊亻换鸟}{左鸟右义}冠。
人物於今宁复有,奇龙谁是功名手。
麞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七句注释
【麞头鼠目】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旧唐书·李揆传》:“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宋陆游《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或云通悟禅师也》诗:“尘埃车马何憧憧,麞头鼠目厌妄庸。”清钱谦益《题相士倪生卷子》诗:“尘埃若欲知卿相,先看麞头鼠目公。”典【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麒麟阁。”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唐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清李渔《玉搔头·止兵》:“麒麟阁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麒阁”、“麒麟”。唐刘祎之《酬郑沁州》诗:“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麒麟第一人。”…展开【麞头鼠目】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旧唐书·李揆传》:“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宋陆游《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或云通悟禅师也》诗:“尘埃车马何憧憧,麞头鼠目厌妄庸。”清钱谦益《题相士倪生卷子》诗:“尘埃若欲知卿相,先看麞头鼠目公。”典【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麒麟阁。”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唐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清李渔《玉搔头·止兵》:“麒麟阁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麒阁”、“麒麟”。唐刘祎之《酬郑沁州》诗:“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麒麟第一人。”折叠 -
-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七句原文,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七句翻译,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七句赏析,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七句阅读答案,出自王之望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80958.html
诗词类别
王之望的诗词
- 《题真符道山中寺》
- 《临江仙(赠贺子忱二侍妾二首)》
- 《再用前二诗韵》
- 《舟至都昌初见庐阜连日阴雨忽尔晚晴云气顿收岩峦尽山截然苍翠立乎巨浸之中真天下之奇观出遥望欣然酌酒赋诗》
- 《题王氏秀野堂》
- 《再和制帅》
- 《缺题》
- 《醉花阴(生日)》
- 《和眉守五郎中》
- 《浑醉庵诗》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