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一)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下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无悔。今日俸钱过下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祭奠你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藿:豆叶,嫩时可食。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 背诵
-
遣悲怀三首(其一)译文
-
遣悲怀三首(其一)赏析
《遣悲怀》三首是元稹追悼原配韦惠丛之作。韦惠丛比元稹小四岁,死于元和四年,年方二十七。第一首写韦氏自从嫁给作者以后,对其无微不至的体贴,生活贫困却怡然自得无怨尤,形象地表现她的贤惠和美德。最启两句叹惜韦氏早亡,未能与自己同享富贵。…展开《遣悲怀》三首是元稹追悼原配韦惠丛之作。韦惠丛比元稹小四岁,死于元和四年,年方二十七。第一首写韦氏自从嫁给作者以后,对其无微不至的体贴,生活贫困却怡然自得无怨尤,形象地表现她的贤惠和美德。最启两句叹惜韦氏早亡,未能与自己同享富贵。折叠遣悲怀三首(其一)注释
1、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2、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也颇贤明。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3、乖:不顺遂。4、顾我:看到我。5、荩箧:草编的箱子。荩:草。…展开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全诗言筒意深,蕴含丰富,寓情于景,真切动人。
-
这三首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官职卑微的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遣悲怀三首(其一)原文,遣悲怀三首(其一)翻译,遣悲怀三首(其一)赏析,遣悲怀三首(其一)阅读答案,出自元稹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29120.html
诗词类别
元稹的诗词
- 《虫豸诗·蚁子(三首)》
- 《代杭民答乐天》
-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
- 《公安县远安寺水亭见展公题壁漂然泪流因书四韵》
-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
-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
- 《为乐天自勘诗集因思顷年城南醉归马上递唱艳曲…成篇》
- 《相忆泪》
- 《游三寺回呈上府主严司空时因寻寺…故以诗自诮尔》
- 《遣病(自此通州后作)》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