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亭
-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谢公亭赏析
谢公亭位居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处犹在,今天每睹此处景物则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思古人而恨不见,度今日而觉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自己的受谗遭妒,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斯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自己生活中故交云散、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足,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则风景虽佳,人事依然不免寂寞。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今日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交代了“客散”、“山空”,读者却不难从这秀丽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是依稀想见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读者却从中感受到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律而近古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而又自然秀丽。象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律中带点古意却是不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没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至于诗的后四句,王夫之说得更为精辟:“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盖谓“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寓于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了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亡后,别无他人,亦即“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之意。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而发一点思古之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象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余恕诚)…展开谢公亭位居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处犹在,今天每睹此处景物则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思古人而恨不见,度今日而觉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自己的受谗遭妒,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斯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自己生活中故交云散、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足,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则风景虽佳,人事依然不免寂寞。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今日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交代了“客散”、“山空”,读者却不难从这秀丽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是依稀想见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读者却从中感受到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律而近古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而又自然秀丽。象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律中带点古意却是不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没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至于诗的后四句,王夫之说得更为精辟:“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盖谓“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寓于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了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亡后,别无他人,亦即“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之意。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而发一点思古之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象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余恕诚)折叠 -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谢公亭原文,谢公亭翻译,谢公亭赏析,谢公亭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28998.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月下独酌四首》
-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
-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 《江行寄远》
- 《春日独酌其二》
-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时欲东归遂有此赠)》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