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
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娼家。
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高台高耸入云,站在上面甚至产生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
玉石栏杆,华丽的建筑物是多么高大,优美的音乐听起来是那么清丽哀婉。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低头观看长安的街道,只见皇宫水沟里的草长得十分茂盛。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斜前方是通往甘泉宫的大路,只见汉武帝陵园中的树木长得郁郁苍苍。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
站在高台向四周望去,景色大体相同,树木郁郁葱葱,象征着美好的气象。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紫阁耸立,丹楼如霞,互相映衬,流光溢彩,以黄金为璧带,宫殿中装饰着和氏珍玉,精妙绝伦。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向东与长乐宫连成一片,向西直指未央宫。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赤城在朝阳映照下更加壮观,绿树在春风吹动下婆娑起舞。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新市上,酒楼林立,集市鳞次栉比,上等宅第的屋脊重重叠叠,分明是外戚聚居的地方。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
朱红漆轮,翠羽华盖,看起来春风得意,高台楼阁互相对应。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又在大路上有万丈高楼,门窗轩槛花纹图案都雕刻华美、精致。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
精致的衣服白天不打褶,华丽的罗帐夜夜都没有空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早晨翠屏环合,晚上妆镜映红。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为君精心打扮,梳着漂亮的发髻,细而弯的眉毛,格外吸引人。用女性口吻写她们的奢靡生活。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晚上,花柳巷间车马奔驰,灰尘四起,这时明月初升,皎洁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鸳鸯池上、凤凰楼中男女成双成对,极尽欢娱。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环境是这样,好时光怎么能放弃!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娼家。
银鞍绣毂满载富贵的人驶向妓院,今晚就在这儿过夜了。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倡家少妇不要皱眉,容颜就像东园的桃李,马上就会凋谢。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你看那旧时的高台,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早已黄尘覆盖。 -
迢递:迢远绵延。崔嵬:高耸貌。甘泉:汉长安有甘泉宫。茂陵:汉武帝刘彻陵慕位于今西安西北40公里处。旗亭: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甍:屋脊、屋栋。戚里:此指帝王外戚聚居之地。青楼:谓妓院。栊:笼槛。襞:折叠衣裙。颦:皱眉。东园:谓园圃,或谓汉老宣皇后陵慕,位于宣帝陵东,故称。柏梁:汉台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汉长安故城内。铜雀:台名,汉末典操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榱接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冲飞,故名。
- 背诵
-
临高台
…展开这首诗反映出盛世不再、繁华易逝的哲理思想,这种思想在诗人其他作品中很少流露,甚至在整个初唐诗歌中也不多见,因而可以看出这首诗所达到的思想深度是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整首诗似乎都在极力渲染繁华。诗人先写帝国建筑的雄伟华丽,用“瑶轩绮构何崔嵬”“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等一系列诗句,将帝国的建筑描写得富丽堂皇、错彩镂金。写帝国都市的繁华,也从各个种角度铺排,“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叠榭层楹”同样是铺锦列绣、镶金嵌玉。诗人从多种角度、多种方位反复渲染帝国建筑的高大雄伟,都市的繁华。接着,诗人转而开始写生活在都市里人们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极尽铺陈之能事:“锦衾昼不襞,罗帷夕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极尽奢华之后,诗人笔锋一转,却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客观存在:“东园桃李片时春”“柏梁铜雀生黄尘”。“片时”强调青春是短暂的,“生黄尘”说明繁华背后是衰败。这个结尾揭露了达官贵人醉生梦死、急于享乐的腐朽心理,也否定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指出其不可久长的必然结局。这看似诗人不经意间写出,里面却包含着对人世沧桑、历史兴衰沉重而永恒的感叹和深沉而无限的思索。
诗中描写了代统治者的青楼狭邪,表现了妓女被玩弄,卑微的生存状态。诗歌前面集中描写了青楼的面貌和娼妓的装饰,娼妓的梳洗打扮只是为了迎合这些达官贵人,缺失了自身独立自由的人格,揭示了这些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以及反映了下层妓女卑微的地位和凄凉悲苦的生活。“银鞍绣毂”显示了这些统治阶级的生活者奢侈,“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更是揭示了统治者的丑恶灵魂和妓女的卑微地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感慨万千,最后借“柏梁铜雀”事预示这些荒淫无耻的统治者若不节制、思求改变,必然会像前朝一样灭亡。诗人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直接揭露,思想内涵上意义深广。
此诗高出同类诗歌之所在,就是前面的极尽铺陈之能事只是铺垫,是渲染气氛,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对历史的思索,因而它是有深度的。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王勃的这首《临高台》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描写都城长安的七言歌行。长安是唐代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描写长安,对于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最有代来性。这是一个重大题材。此诗对长安的繁盛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反映了自“贞观之治”到高宗前期“佳气郁葱葱”的兴旺发达气象,作者分明被时代意识所感召,才唱出这样豪迈乐观的调子。与此同时作者也描写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腐朽享乐生活,并子以讽刺与否定,实际上就是指出长安繁华中所潜在的危机,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此诗在思想内容上较之《长安古意》《帝京篇》,涉及面尚不够广泛,在艺术成就上也稍逊一筹。
-
《临高台》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名,见《乐府诗集》卷一六引《古今乐录》。此诗当作于王勃为沛王府修撰时,大约在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前后,所反映的是诗人一次外出登临高台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 王勃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戏作《檄周王鸡》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牵连,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诗与杨炯、卢照…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临高台原文,临高台翻译,临高台赏析,临高台阅读答案,出自王勃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391215.html
诗词类别
王勃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