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
-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一对鸂鶒鸟儿,身上披拂着灿烂的金色花纹,翘起它们那双翠绿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绿滢滢的池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水纹。岸边海棠花开,一阵潇潇春雨过后,天放晴了,红花满枝,滴着清亮的水珠儿,更加艳丽。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恰如飞蝶迷恋于阳春烟景。华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当日春游之人,今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
翠翘金缕双鸂(xī)鶒(chì),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翠翘:翠绿色的尾羽。金缕:金色羽毛。鸂鶒: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鸳鸯。海棠梨:又名海红、甘棠,二月开红花,八月果熟。一说就是海棠花,又一说即棠梨。绣衫遮笑靥(yè),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靥:笑时面颊上的酒窝。青琐:刷青漆且雕镂有连琐纹的窗户,泛指华美的窗户。此处借指华贵之家。芳菲:泛指花草树木,谓美好时节。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隋唐时的遗址大约在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 -
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鸂鶒,是如鸳鸯一样成双成对儿的象征爱情的鸟。有说:“此以鸂鶒之成双,喻闺人之独处。”从全词看,并非如此。这两句写景极其鲜艳,而暗含着欢情,是人眼中之所见。景物本身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下两句把满园春色的景物由动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这两句的关键在“雨晴红满枝”。如丝的春雨飘洒之后,天色初晴,不仅没有落红满地,而是“红满枝”。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感觉。如果如苏东坡所说“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钱泳《履园谭诗》),上阕的四句正是这样。它由美丽成双、金缕其身、翠绿其尾的鸂鶒鸟,而到它们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纹,两情欢洽;再由池及岸,树上笑梨花开,雨后新晴,红花满枝;景色幽美,气象清新。布局有动(前二句)有静(后二句),设色有浓(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陈匪石称温词《菩萨蛮》“语语是景,语语即是情”(《旧时月色斋词谭》)。从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来衬托人情的欢愉。因为“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此处的着力写景为下阕的意味浓醇奠定基础。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至此,才出现了人物。她红润的两腮上,有一对酒窝儿。写一个少女的娇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动作,又有对动作的掩饰;既有乍见时的内心欢悦,又有猛然引起的内心慌乱,这五个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少女那颗欢悦却又不平静的心。沈祥龙《论词随笔》提出:“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这句表现情,确很“缠绵”,但是不“靡”;表现韵(味),确很飘逸,但是不“轻”(浮);表现气(声气),确很“动宕”,但是不“放”(荡)。从词的结构说,这句是全首的关键。
接下来的一句又很警策:“烟草粘飞蝶。’“烟草”,总起来说是阳春烟景,即上阕那绿波荡漾的春水,那缀满枝头的笑梨。在“烟草”与“飞蝶”之间,用了一个“粘”字,可见“飞蝶”之于“烟草”十分迷恋。五、六句联起来看,上句深情无限,下句景色如画。但下句是比托衬映上句的,这“绣衫遮笑靥”的人的深情远韵,恰如飞蝶恋恋于烟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俞平伯释首句为少女的妆饰,因而说“绣衫”句“乃承上‘翠翘’句”(见《读词偶得》)。也有人认为“绣衫”两句不过写女人的衣饰精致华丽而已。而艾治平认为“绣衫”两句仍紧承上阕,继续写人情之欢愉,所不同的是:上阕情隐景中,下阕首二句,人则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来,而以真实的描绘直写她的欢愉之情。上下阕之间,“意脉不断”,六句全是写她昔时两情初遇那令人难忘的良辰美景和自己的情意绵绵。可是此时都如过眼烟云,虽可追怀却不可复得了。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这句是说,富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玉关音信稀”,当日春游之人,此时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这首闺情词,艺术手法颇有独到之处,而且“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针缕细密,间不容发,其“昔欢今悲”之感,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司空图《诗品·委曲》)透人心脾。
参考资料:1、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3-45 - 背诵
-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注释及译文
-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赏析
【评解】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温庭筠的词风和艺术成就。…展开
【评解】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温庭筠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集评】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菩萨蛮》这首词里,温庭筠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正是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撩乱,可见人未起之容仪。三、四两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税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
【鉴赏】 《菩萨蛮》这首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次句写懒起女子的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一个“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的鬓发以人的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整句活画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娇慵神态。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的情景。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这里“懒”、“弄”、“迟”三字,富有表现力地描摹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地刻画了她的心情。
《菩萨蛮》这首词的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折叠 -
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原文,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翻译,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赏析,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阅读答案,出自温庭筠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462.html
诗词类别
温庭筠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