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诗二首(其二)
-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月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别君河月满,思君月屡空。
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 -
孤烟起新丰,候雁(yàn)出云中。
新丰:古县名治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候雁:雁在冬季飞来南方,夏初北归,来往有定时,所以称候雁。
云中:郡名。汉代云中郡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及山西西北一带。
草低:草随风倾斜。
金城:汉昭帝始元六年所置郡名故城在今甘肃皋兰西北黄河北岸。
木下:树叶落下。
玉门: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河初满:指河水正满。
月屡空:是说经历无数次月圆月缺,夫妇团聚的愿望仍然落空。
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经中国贵州省、湖南省。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yuán)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 背诵
-
别诗二首(其二)
…展开诗的前四句,虽有四个确指的地名,但实际却扑朔迷离。“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云中”、古地名,治所数变,南北朝时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县西南。“孤烟”,言其身世孤单微贱,“候雁”,用比喻意,言其和大雁这类候鸟一样,定期奔波于北方数地。“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金城”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北魏废。“玉门”古县名,今为玉门市,在今甘肃河西走廊西部,邻接内蒙古自治区。金城早寒、霜雾迷濛,玉门风大、落木萧萧。总四句,作者思念友人,以饱含感情的笔墨,写对方:出身庶族,家在陕西新丰一带,但每年都要辗转于北方各地,他的行踪,有时到塞外云中一带,有时远至大草原上的金城,或河西走廊的玉门。冒风寒、顶秋霜、为了王事“不遑启处”
第二层,叙两人的交谊、“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河初满”,当作春汛。“月屡空”,是一种感受,望月思友是常情,而虽见明月,却很难再见到对方了,觉得月亮都变得苍白空濛。两句讲,与对方是在春天分别的。自别之后已经过了多少个月圆月缺,但思念之情未断,常常觉得月辉不明。
第三层是说自己,身在南方,思念不已。“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折桂”往往指跃登第一,在这里是本义,指真正折取一枝桂花。“衡山”、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沅水”,湖南四大河流之一,源出贵州云雾山,到湖南省汉寿县人洞庭湖。这四句,作者说折桂、摘兰,送给友人,以表心意。但是,相距遥远,又怎能把桂枝、兰花寄给你,以通心曲呢?
诗本身,讲对友人的思念,这是通常的主题,但表达方式却十分细腻委婉有许多不尽之意,语言也清丽典雅,在齐、梁间诗中,也算得佼佼者。
折叠 -
范云,历仕宋、齐、梁三朝。永明年间曾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赞。这首诗是范云写给谁的,何时所写,均已无考。但看其内容,应和出使北魏之事有关。
- 范云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人,初仕齐,为竟陵王府主簿,又历任零陵郡、始兴郡内史。仕梁,为黄门郎,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他善于写山水,诗风宛转流利。…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别诗二首(其二)原文,别诗二首(其二)翻译,别诗二首(其二)赏析,别诗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出自范云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358.html
诗词类别
范云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