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本意

作者:王夫之      朝代:
更漏子·本意原文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更漏子·本意拼音解读
xié yuè héng
shū xīng jiǒng
dào qiū xiāo zhēn yǒng
shēng huǎn huǎn
líng líng
shuāng móu wèi jiōng
shuāng zhuì
yōu chóng
báo jiǔ céng zuì
tiān xià shì
shǎo nián xīn
fèn míng diǎn diǎn shē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参考资料:
1、巨传友.清代临桂词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0-101页

斜月横,疏星炯(jiǒng)。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薄(líng)薄。双眸未易扃(jiōng)。
炯:明亮。

永:漫长。

滴薄(líng)薄:指漏壶滴水之声。

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霜叶坠,幽虫絮(xù),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幽:阴暗的角落。

絮:鸣叫薄:少许。

参考资料:
1、巨传友.清代临桂词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0-101页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

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参考资料:
1、叶嘉莹.清代名家词选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6-28页
2、张九钺.陶园诗文集.湖南:岳麓书社,2013年:19-20页
3、顾苓.清代别集丛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1-62页
4、杨芳灿.杨芳灿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6-7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更漏子·本意译文及注释

  轮月西斜,横挂中天,星斗稀疏,烁烁闪闪。大地通明,四周悄然,秋夜漫漫,心忧难眠。独居斗室,凄清落寞,长夜难明,忧思无限。更漏声声,清冷缓慢,滴声每下,心愈茫然。遥望星空,心…展开

译文  轮月西斜,横挂中天,星斗稀疏,烁烁闪闪。大地通明,四周悄然,秋夜漫漫,心忧难眠。独居斗室,凄清落寞,长夜难明,忧思无限。更漏声声,清冷缓慢,滴声每下,心愈茫然。遥望星空,心潮澎湃,辗转反侧,未曾合眼。枯黄秋叶,霜雪摧残,迎风而下,满目萧然。幽暗角落,秋虫啾啾,或长或短,持续不断,声声入耳,凄切哀怨。触景生情,悲秋伤感。岁月蹉跎,借酒浇愁,酩酊之后,醉而不醒,消除块垒,乐而忘忧。心有芥蒂,为国隐忧,薄酒一杯,易醉难求。少年之时,胸怀大志,精忠为国,心怀黎民。时局动荡,国势衰微,乏天无术,痛心悲愤。忧心如夜,点点加深。漫漫秋夜,难以入眠,借酒消愁也消不掉心中块垒。愁些什么呢,天下大事,儿女情长,都在胸中。

注释①炯:明亮。②永:漫长。③滴泠泠:指漏壶滴水之声。④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更漏子·本意评解

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眼看着“斜月横,疏星炯”,感到“秋宵真永”。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展开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

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折叠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后,王夫之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王夫之每天都在写文章,以至于磨砚,提笔都觉得费力。王夫之感到报国无门,内心感觉非常悲凉,便把内心的苦楚宣泄在文学作品中。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之一,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详情

更漏子·本意原文,更漏子·本意翻译,更漏子·本意赏析,更漏子·本意阅读答案,出自王夫之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103.html

诗词类别

王夫之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韩国女团性感mv俄罗斯性感内衣秀樱桃bt男明星排行榜100名王一博迅雷电脑版官网今年最火的女明星所有明星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