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其十一)
-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眼中所见到的,心中所感悟出的句子自然有神,闭门造车单凭主观臆断写出来的东西总归不那么真实。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画画的一些人常常从纸上临摹陕西的山川美景,亲身到长安去实际考察体验生活的能有几个人呢? -
眼处:眼睛看到的。心生:心中感悟。自:自然。临:临摹。亲:亲身。
- 背诵
-
论诗三十首(其十一)
…展开这首七绝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组诗的第十一首。
首句开门见山地提出一条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要想使作品传神写照,深入人心,诗人必须亲自实践,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而且用心体会,使心(主观)与物(客观)有机地契合。“处”原意是居、止,这里引申为熟悉;“眼处”即仔细观察和熟悉;“心生”即在心中形成艺术形象。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第二句则用一否定句式,从反面说明违背这一创作规律必将导致出似是而非的赝品。“暗中摸索”就是指闭门造车,单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臆造,也即《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九首所批评的“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的那种创作方法。作者对此,只用“总非真”三字,便给予彻底的否定。
全诗后两句,有人认为指杜甫当年在长安之行事,有人认为系借北宋画家范宽的创作主张及其《秦川图》以印证前两句的论点。其实这两句坐实与否,与题旨关系不大。元好问是泛指后人写诗未能亲历其境,只是以临摹为能事,就象对照画图进行模仿学习。“秦川”指陕西关中一带,约八百里;“长安”即今西安。这两句表示对当时不良创作倾向的不满,从另一角度阐明前面的主张。根本目的,还是强调诗人要深入生活要“亲到长安”。
这首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
折叠 -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元代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百…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论诗三十首(其十一)原文,论诗三十首(其十一)翻译,论诗三十首(其十一)赏析,论诗三十首(其十一)阅读答案,出自元好问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9004.html
诗词类别
元好问的诗词
- 《天门引》
- 《鹧鸪天·枕上清风午梦残》
- 《洞仙歌》
- 《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
- 《采桑子·儿家门户重掩》
- 《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 《江城子 绣香*曲》
- 《水调歌头 汜水故城登眺》
- 《减字木兰花·幕天度地》
- 《满江红 内乡半山亭浮休居士张芸叟*尊石刻》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