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陆放翁集(其一)
-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自南宋以来的近千年里,诗歌领域中充斥着颓废、萎靡的风气,民族的战斗精神已消磨殆尽,国家的活力几乎枯竭。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诗集中十分之九是描写从军的快乐,抒发战斗豪情的,从古至今称得上男子汉大丈夫的只有陆放翁一人。 -
诗界千年靡(mí)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靡靡:柔弱不振。兵魂:战斗精神。国魂:国家、民族的活力。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什九:十分之九。亘古:从古代到现在。 -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 背诵
-
读陆放翁集(其一) 读陆放翁集翻译
-
读陆放翁集(其一)评析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展开本诗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异代同心之感,他当时虽然亡身海外,想到遭受列强宰割、阴霾四布的神州大地,发出恨不能从军杀敌的呼喊。
诗的前两句“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
诗的后两句“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折叠 -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后投康有为门下,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人称“康梁”。1895年春,梁启超…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读陆放翁集(其一)原文,读陆放翁集(其一)翻译,读陆放翁集(其一)赏析,读陆放翁集(其一)阅读答案,出自梁启超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317.html
诗词类别
梁启超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