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
- 五云深处蓬山杳。寒轻雾重银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的诗句,那么词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实的山景呢,还是借仙山之名,表现意念中的境象。这一似虚若实的景象传示出迷惘之气,显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对希望的渺茫感。接着一句对月夜的描写较实,但作者写雾重,写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点,创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围,虚实景象交融一体,不仅形成画面的和谐,而且进一步映衬出主人公的悲凉心情。
写景的虚实相间,还表现为以充分的想象来充实画面。词中两处写到春风,作者抓住暮春的季节特点,依据春之将逝的自然规律,产生出春风归路漫长的想象。这一想象表现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绪转换,是把意识中对出行之人归途的揣想转化而为对春风归途的深沉慨叹,语涉春风,然意在归人。另一写春风的词句“一阵落花风”也包含着想象的成份。女子身处闺中,又是夜间,并不能实见风过花落的景状,这只是她根据暮春花谢的特点所产生的推想,这一推想固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她的孤寂,她对青春流逝的叹息尽在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观情感作为结构的经络,是这首词写景的又一特点。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上下两片都以写外景大景为主,云、山、风、雾、月、雁是整个环境的主要构成,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分别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静重门悄”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边的小环境,使人物主体形象比较明朗地显现在画面中,因而增强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观情感的清晰度。同时,大小景两相映照,只觉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闺房则更深邃孤寂,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构成也颇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写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显示的气氛特点和感情色彩却不尽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写出内心的怅惘,结句却以云山的层叠显出心情的沉重,两句遥相对应,可见出人物感情的发展。这首词以抒发情感为前提,在景色的描状或结构上都显出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虽无直接言情的辞句,却又处处可感深深的情思。
- 背诵
-
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赏析
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的诗句,那么词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实的山景呢,还是借仙山之名,表现意念中的境象。这一似虚若实的景象传示出迷惘之气,显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对希望的渺茫感。接着一句对月夜的描写较实,但作者写雾重,写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点,创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围,虚实景象交融一体,不仅形成画面的和谐,而且进一步映衬出主人公的悲凉心情。
写景的虚实相间,还表现为以充分的想象来充实画面。词中两处写到春风,作者抓住暮春的季节特点,依据春之将逝的自然规律,产生出春风归路漫长的想象。这一想象表现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绪转换,是把意识中对出行之人归途的揣想转化而为对春风归途的深沉慨叹,语涉春风,然意在归人。另一写春风的词句“一阵落花风”也包含着想象的成份。女子身处闺中,又是夜间,并不能实见风过花落的景状,这只是她根据暮春花谢的特点所产生的推想,这一推想固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她的孤寂,她对青春流逝的叹息尽在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观情感作为结构的经络,是这首词写景的又一特点。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上下两片都以写外景大景为主,云、山、风、雾、月、雁是整个环境的主要构成,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分别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静重门悄”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边的小环境,使人物主体形象比较明朗地显现在画面中,因而增强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观情感的清晰度。同时,大小景两相映照,只觉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闺房则更深邃孤寂,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构成也颇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写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显示的气氛特点和感情色彩却不尽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写出内心的怅惘,结句却以云山的层叠显出心情的沉重,两句遥相对应,可见出人物感情的发展。这首词以抒发情感为前提,在景色的描状或结构上都显出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虽无直接言情的辞句,却又处处可感深深的情思。
…展开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的诗句,那么词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实的山景呢,还是借仙山之名,表现意念中的境象。这一似虚若实的景象传示出迷惘之气,显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对希望的渺茫感。接着一句对月夜的描写较实,但作者写雾重,写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点,创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围,虚实景象交融一体,不仅形成画面的和谐,而且进一步映衬出主人公的悲凉心情。
写景的虚实相间,还表现为以充分的想象来充实画面。词中两处写到春风,作者抓住暮春的季节特点,依据春之将逝的自然规律,产生出春风归路漫长的想象。这一想象表现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绪转换,是把意识中对出行之人归途的揣想转化而为对春风归途的深沉慨叹,语涉春风,然意在归人。另一写春风的词句“一阵落花风”也包含着想象的成份。女子身处闺中,又是夜间,并不能实见风过花落的景状,这只是她根据暮春花谢的特点所产生的推想,这一推想固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她的孤寂,她对青春流逝的叹息尽在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观情感作为结构的经络,是这首词写景的又一特点。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上下两片都以写外景大景为主,云、山、风、雾、月、雁是整个环境的主要构成,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分别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静重门悄”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边的小环境,使人物主体形象比较明朗地显现在画面中,因而增强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观情感的清晰度。同时,大小景两相映照,只觉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闺房则更深邃孤寂,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构成也颇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写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显示的气氛特点和感情色彩却不尽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写出内心的怅惘,结句却以云山的层叠显出心情的沉重,两句遥相对应,可见出人物感情的发展。这首词以抒发情感为前提,在景色的描状或结构上都显出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虽无直接言情的辞句,却又处处可感深深的情思。
折叠 -
- 李之仪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无棣(今属山东)人。北宋治平进士,为万全县令。曾从军西北,出使高丽。元祐中,除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于定州幕府,通判原州。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卒年八十馀。《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词作有《姑溪词》,凡九十四首。冯煦谓其词“长调近柳,短调近秦”(《蒿庵论词》)。…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原文,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翻译,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赏析,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阅读答案,出自李之仪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7999.html
诗词类别
李之仪的诗词
- 《再领玉局昔东坡翰林作诗送戴蒙有玉局他年第几人之句后自岭外归遂领玉局予复官亦得之坡今亡矣怅然有怀》
- 《送忠禅老》
- 《浣溪沙(梅)》
- 《杂咏四绝 其二》
- 《腰痛医者馈药以酒为使命酒对灯欲饮不能》
- 《书龚彦本庄壁二绝 其二》
- 《千秋岁(再和前意)》
- 《偶书二首 其一》
- 《若禔告行再寄二诗 其二》
- 《次韵君俞兼简少孙六首 其六》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