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原文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拼音解读
tóng shàng sān gèng
jīng mèng hún chù
liáng zhěn diàn zhī qiū
gèng tīng hán qióng zhù
mèng zhōng lái shí
yóu zài jiāng tíng zuì
zūn qián yǒu wèn jūn rén
wéi dào bié lái x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三更时分,夜雨点洒在梧桐树叶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梦中场景再也找寻不到。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酒杯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参考资料:
1、石声淮.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76
2、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184-1185
3、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苏轼:大连出版社,1998:245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mì)处。夜凉枕簟(diàn)已知秋,更听寒蛩(qióng)历机杼(zhù)。
三更: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言夜深。无觅处:无地有可探寻。簟:竹席。蛩:蟋蟀,又名历织。促:催促。机杼:织布机与梭子,这里代指织布。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历历:清楚明白。尊:通“樽”,酒杯。问君人:知心人问你。心与绪:心思、心事。

参考资料:
1、石声淮.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76
2、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184-1185
3、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苏轼:大连出版社,1998:245

这首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全词点化运用前人词句,巧妙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寓情于景,于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寒蛩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然而,仍不免有“惊魂未定”,“岂谓天幸,得存此生”的余悸潜于词中。

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词是从“梧桐叶上三更雨”写起的。他巧妙地点化运用了唐代温庭筠《更漏子》词来抒发其贬怨离情的。词是这样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无独有偶。也正是夜半三更,一场秋雨,惊破了东坡的梦魂。温说:“不道离情正苦”,作者说:“惊破梦魂无觅处”。除了“离情”,他眼前一切皆空。京都无处觅,“穷达”成幻影。

“夜凉枕覃已知秋,更听寒蛰促机抒。”名写秋凉,实写人凉。进一步从感觉上和听觉上渲染了他此时此地的凄凉心境。秋夜本来含有凉意,睡在竹床上更觉冰凉,感到大自然的寒秋到来了,人世间的寒秋到来了。然而,此时作者又产生了泰然心态,听到了一种特别亲切和谐的声音:“更听寒蛋促机杼。”东坡前往惠州,身不由己,处境苍凉。在此窘况下,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竟然如寒蛰那样催促着农妇早起织布。这是东坡爱民的可爱的品格。

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在上半夜人睡时,“梦中历历来时路”。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人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宴会虽小,可雄风不减当年。

“江亭醉歌舞”,“尊前”又遇知己人。“别来”不寻常,人人必有“心与绪”。三句不离行,仍是和友人话兄弟情、未竟业。最后一语,与上片最后一语照应,如出一辙,实为作者出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时至暮年,作者仍壮心不已,诚为可贵。

参考资料:
1、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184-1185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翻译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展开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赏析

  苏轼与胞弟子由感情深笃,离别后经常思念。这一夜,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展开

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上半夜,作者可能睡着了,他没有说。词是从“梧桐叶上三更雨”写起的。他巧妙地点化运用了唐代温庭筠《更漏子》词来抒发其贬怨离情的。“夜凉枕覃已知秋,更听寒蛰促机抒。”名写秋凉,实写人凉。进一步从感觉上和听觉上渲染了他此时此地的凄凉心境。秋夜本来含有凉意,睡在竹床上更觉冰凉,感到大自然的寒秋到来了,人世间的寒秋到来了。然而,此时作者又产生了泰然心态,听到了一种特别亲切和谐的声音:“更听寒蛋促机杼。”东坡前往惠州,身不由己,处境苍凉。在此窘况下,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竟然如寒蛰那样催促着农妇早起织布。这是东坡爱民的可爱的品格。

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在上半夜人睡时,“梦中历历来时路”。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人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宴会虽小,可雄风不减当年。“江亭醉歌舞”,“尊前”又遇知己人。“别来”不寻常,人人必有“心与绪”。三句不离行,仍是和友人话兄弟情、未竟业。最后一语,与上片最后一语照应,如出一辙,实为作者出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时至暮年,作者仍壮心不已,诚为可贵。

这首词寓情于景,于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寒蛩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

 

折叠

创作背景

这首《木兰花令》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未至,又贬)、惠州。途中,经江西虔州。八月七日上惶恐滩,抵虔州,登郁孤台,夜宿造口。三更半夜,被雨惊醒。即历史陈迹,怀思古幽情,陈处境之凄凉,寄兄弟之深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详情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原文,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翻译,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赏析,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7720.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西瓜影音两性健康读本种子搜磁力天堂迅雷哥电版在线观看小鲜肉男明星2020明星排行榜两性知识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