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牡丹花上朝露像珍珠般闪烁,娇美的人儿从帘前走过。满面含笑问郎君:“我的容貌胜过花,还是花儿胜过我?”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郎君故意说:“牡丹花儿比你强多了!”美人一面娇嗔,一面将花揉得碎碎的扔到了檀郎脸上。 -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tán)郎,花强妾(qiè)貌强?
美人:作“佳人”。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旧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对美男子或所爱慕的男子之称。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chēn),碎挼花打人。
故:故意。须道:作“只道”。一向:作“一面”。挼:揉搓。 -
这首《菩萨蛮》,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男女间的爱情。写得流丽自然,而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杨升庵曰:此词无名氏,唐玄宗尝称之。盖又在《花间》之先也。
- 背诵
-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赏析
这首《菩萨蛮》,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男女间的爱情。写得流丽自然,而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杨升庵曰:此词无名氏,唐玄宗尝称之。盖又在《花间》之先也。…展开整首词写得流丽自然,而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上片前两句“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写“美人”折牡丹向庭前走过,用“牡丹含露真珠颗”作开头,表明正是暮春三月,牡丹花开的时令,时间显然是在早晨,因花枝上尚有一颗颗珍珠般的露水。先写牡丹,后写动作,有点像电影那样,先来一个景物的特写镜头,然后再出现人物的行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含笑问檀,花强妾貌强?”上片的后两句,先写美人的表情,继而美人向“檀郎”发问,问得极其有趣。这里没有一句话形容美人的面貌和体态,但从这一句含笑的发问里,就能使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人”的形象来。从这个发问里,可以看出,这个美人对自己的美,是很欣赏的,所以才会这样发,同时又是很自信的,所以才有这个假问。对她的所欢来说,是十分亲昵的,既带有三分娇气,也掺杂一点骄气,所以才这样随口提问,目的无非想获得一个预期的、足以满足自己好胜要强心理的回答。
下片前两句“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须”字是“却”的意思。但出其不意的是,美人既是假问,檀郎偏作假答,故意来使她气恼,和她开一个玩笑。这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她比花强,原来是毫无疑义的,但却偏要说一句不称她心,不合她意的话来气气她。这里作者直接出面说明是“故相闹”,用来表现她所爱的人的心理,用语简洁有力。“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末两句是说,美人娇嗔着,拿花去摔打他。于是这个美人就立刻变脸,但又不是真怒,而是“娇嗔”,因此,她没有说话,也没法用话说,而只有态度和行动:“碎挼花打人。”“碎挼花”写她的“嗔”,“打人”写她的娇而兼嗔。短短的几个字,把这个美人纯真的撒娇,细致而又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这首词没有用典,以白描手法,刻画一对恩爱小夫妻生活中的一个画面。从文字间,我们似乎听到了他们吃吃的笑声,看到了纯真的戏闹。其生趣和情趣,动感传神。
-
- 佚名 …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原文,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翻译,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赏析,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阅读答案,出自佚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6378.html
诗词类别
佚名的诗词
- 《声声慢·梅黄金重》
- 《绍兴朝日十首》
- 《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
- 《题庾楼》
- 《路励行引谚》
- 《同元晦择之游岳道遇大雪马上作》
- 《绝句》
- 《绍兴朝会十三首》
-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诚敬》
- 《襄阳乐 其八》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