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

作者:刘基      朝代:
古戍原文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古戍拼音解读
shù lián shān huǒ
xīn chéng yīn jiā
jiǔ zhōu yóu bào
hǎi wèi sāng
tiān jiǒng yún chuí cǎo
jiāng kōng xuě shā
méi shāo jìn
shí jiàn liǎng sān huā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的胡笳声。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九州大地,犹虎豹横行;五湖四海,尚未桑麻繁茂。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远处的天边,衰草与孤云相接,望去如云中垂下;俯视江面,空阔的江面上看不到渔船商旅,只有白雪覆盖的沙滩。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

参考资料:
1、时存.《中国历代诗歌精品秀》.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274
2、师满元,申晓辉主编.《古诗词鉴赏300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9:263
3、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17

古戍(shù)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古戍:古老的戍楼。连山火:连着山头的烽火台。火,烽燧。笳:一种管乐器,号角,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jiǒng)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迥:远。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参考资料:
1、时存.《中国历代诗歌精品秀》.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274
2、师满元,申晓辉主编.《古诗词鉴赏300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9:263
3、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17

诗首联点明作者立身于百战之地,沿山布列的古老营垒相继点燃了烽火,它们连成一片,烧红了半边天,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新筑的城仿佛摇摇欲坠,因为阵阵雷鸣般的号角声在震撼着大地,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新城”暗示此地最近就有过拉锯式的争夺,城池随坏随筑。此联开首即点出“古戍”题目,并用对仗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颔联则用想象抒写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在九州大地上至今仍然虎豹横行,相互吞噬;四海之内,还没有一块土地恢复农事。“虎豹”指割据的群雄。“未桑麻”指人民不能从事生产。颈联则实写眼前寥落的景物:原野的空旷使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向读者展现一个疑问,人烟、舟楫、村市都哪里去了呢?二、三两联一虚一实,写出了作者及广大百姓对战乱的深恶痛绝。战火纷飞,万物被摧毁,但天地间生命之力毕竟是顽强的,严冬过后一定还是春天。所以尾联说:在这一片肃杀惨淡的空旷中,仍不时可见野火烧不尽的腊梅花,从草中,雪下,石畔冒出,那一派生机不正是未来的希望么?结尾表示作者对战乱过后新的太平世界的出现充满信心。诗中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诗人应朱元璋征召以后,感其厚遇,竭忠尽智,很有作为,曾使朱明政权几度转危为安并最终统一天下。朱明王朝的初期实现了作者“四海合一,万民乐业”的理想。

背诵
战争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古戍阅读答案

本诗写了边城堡垒烽火不断,遍地号角,官吏贪婪,农事败坏,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反映了当时战事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展开

诗首联点明作者立身于百战之地,沿山布列的古老营垒相继点燃了烽火,它们连成一片,烧红了半边天,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新筑的城仿佛摇摇欲坠,因为阵阵雷鸣般的号角声在震撼着大地,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新城”暗示此地最近就有过拉锯式的争夺,城池随坏随筑。此联开首即点出“古戍”题目,并用对仗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颔联则用想象抒写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在九州大地上至今仍然虎豹横行,相互吞噬;四海之内,还没有一块土地恢复农事。“虎豹”指割据的群雄。“未桑麻”指人民不能从事生产。

颈联则实写眼前寥落的景物:原野的空旷使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向读者展现一个疑问,人烟、舟楫、村市都哪里去了呢?二、三两联一虚一实,写出了作者及广大百姓对战乱的深恶痛绝。战火纷飞,万物被摧毁,但天地间生命之力毕竟是顽强的,严冬过后一定还是春天。

尾联,在这一片肃杀惨淡的空旷中,仍不时可见野火烧不尽的腊梅花,从草中,雪下,石畔冒出,那一派生机不正是未来的希望么?结尾表示作者对战乱过后新的太平世界的出现充满信心。

诗中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诗人应朱元璋征召以后,感其厚遇,竭忠尽智,很有作为,曾使朱明政权几度转危为安并最终统一天下。朱明王朝的初期实现了作者“四海合一,万民乐业”的理想。

折叠

创作背景

该诗大约作于至正二十年到至正二十七年间(1360-1367),因为至正二十年(1360)以前,刘基为元臣未人朱元璋幕,不可能有诗中向上的情绪。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1375)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 。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详情

古戍原文,古戍翻译,古戍赏析,古戍阅读答案,出自刘基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495.html

诗词类别

刘基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人气榜排名各种明星图片大全男士性感内衣最性感的美女图美女性感图片美女性感视频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