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作者:杜甫      朝代: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原文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拼音解读
shí huà shuǐ
huà shí
néng shì shòu xiàng
wáng zǎi shǐ kěn liú zhēn
zhuàng zāi kūn lún fāng
guà jūn gāo táng zhī
líng dòng tíng běn dōng
chì àn shuǐ yín tōng
zhōng yǒu yún suí fēi lóng
zhōu rén
shān jìn hóng tāo fēng
yóu gōng yuǎn shì
zhǐ chǐ yīng lùn wàn
yān bìng zhōu kuài jiǎn dāo
jiǎn sōng bàn jiāng shu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促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
2、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舟人渔子入浦溆(xù),山木尽亚洪涛风。
浦溆:岸边。亚:通“压”,俯偃低垂。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论:一作“行”,一作“千”。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sōng)半江水。
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
2、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

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
1、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
2、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8-510
背诵
写人赞美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翻译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展开

翻译: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

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赏析

 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展开

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与《戏为韦偃双松图歌》《题壁上韦偃画马歌》作于同时。当时杜甫定居成都,应蜀中山水画家王宰之邀而创作了这首题画诗。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原文,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翻译,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赏析,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41.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美女脱衣我的性感小阿姨性感纹身bt磁力王蔡徐坤满脸痘磁力天堂torrent在线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