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兴国老营盘(大战当年血海翻)
-
【车过兴国老营盘】 大战当年血海翻, 今朝独上老营盘。 荒台废址无人识, 一抚伤痕一泫然。 一九三七年十月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人的兵力,对我中央根据地以及临近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企图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达到消灭红军的目的;在党内,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惨重失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90%。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江西省兴国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江西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陈毅同志在此战斗多年。1934年8月,陈毅亲自指挥红三军团第六师在老营盘进行了一场血战.用铁拳痛击了敌人.陈毅左这场战斗申身角重伤.营到当地居民的悉心照护,陈毅对此念念不忘。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10月,陈毅由赣粤边游击区去南昌,路经兴国。在经过老营盘时,他想起当年的战友浴血奋战、慷慨捐躯,不由得思绪万千,遂成此诗。老营盘:地名,在江西兴国县西北。作者自注:“1934年8月,余在此负重伤。 当年:指1933年下半年至1934年10月红军准备长征。 荒台废址:互文见义,指荒废弃置的各种建筑物和废弃的基地。荒台,毁弃而荒凉的如楼台、亭台、花台等建筑物。废址,已经毁坏的建筑物遗址。 泫然:流泪的样子。
- 背诵
-
车过兴国老营盘(大战当年血海翻)
…展开这是一首再临故地,回忆战斗生涯,痛悼牺牲战友的怀旧诗。
中外古今,有多少忆旧之作,而陈毅元帅的诗作却透露出震撼天宇的浩然之气。
“大战当年血海翻”,起笔突兀悲壮。诗人亲临战争旧址,思绪起伏,首先就回到了当年硝烟滚滚、血火纷飞的战争岁月。1934年,继相接四次的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又组织号称百万大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反围剿中陈毅率领部队在兴国老营盘作战时受伤。抚摸着昔日的伤口,他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奋不顾身殊死搏斗的场面,听到了战场上厮杀呐喊、枪炮轰隆的喧嚣,二个个战友在血海中倒下。“血海翻”三字点破了战斗之残酷,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年尸陈遍地、血海横流的场面。风云变幻,当年的烽火战争已成历史,今朝诗人独上老营盘,凭吊旧述,睹物生情,睹物思人,感慨万端。
“荒台废址无人识,一抚伤痕一泫然。。’面对已被岁月冲洗被风雨侵蚀的废墟,回首往日的悲壮场面,悲痛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不禁流下了英雄的眼泪。这悲痛之隋是很复杂的:既有对国民党反动派蹂躏根据地滔天罪行的痛恨,同时有对造成围剿失败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批判;有对逝去的战友的沉痛悼念,也有壮志未酬的万端感慨。面对“荒台废址”,抚着斑斑伤痕,诗人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受。
读其诗可从中感受到一种浓烈的英雄之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随着作者的思绪和感情的变迁,由炮轰马鸣的血海战场忽然跳跃到凄凉肃杀的荒台废址,而且可看到诗以外更深远的画面和体味诗外之蕴。
折叠 -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人的兵力,对我中央根据地以及临近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8月,陈毅在此负重伤。作此诗。
- 陈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曾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车过兴国老营盘(大战当年血海翻)原文,车过兴国老营盘(大战当年血海翻)翻译,车过兴国老营盘(大战当年血海翻)赏析,车过兴国老营盘(大战当年血海翻)阅读答案,出自陈毅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383.html
诗词类别
陈毅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