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秋月原文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拼音解读
qīng liú guò shān tóu
kōng shuǐ chéng xiān qiū
duàn hóng chén sān shí
bái yún hóng liǎng yōu y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参考资料:
1、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07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chéng)鲜一色秋。

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参考资料:
1、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07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参考资料:
1、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背诵
抒情闲适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秋月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展开

此诗中写的秋天色彩特别丰富。诗中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红叶,它们还相互叠加,交相辉映,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明丽而令人愉快的图画

前两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借水中的倒影写景。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后两句“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折叠

创作背景

据《朱文公集》,这首诗为朱熹所作。《千家诗》将作者误题为程颢,当改正。根据题意,当知此诗作于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详情

秋月原文,秋月翻译,秋月赏析,秋月阅读答案,出自朱熹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343.html

诗词类别

朱熹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最佳搜索引擎迅雷app下载ios两性私密话题性感动漫美女图片ios迅雷下载bt天堂网BT在线免费下载app软件并安装手机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