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唝曲六首
-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就不喜欢秦淮水,更加憎恨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载我夫婿别离去,经过岁岁又年年。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借问东园那柳树,枯萎还得多少年。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枝叶自然不分离,不用害怕太阳偏。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切勿嫁作商人妇,常把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天天向那江口望,几次错认他人船。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记得那年离别日,当时你说去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桐庐音信全不见,如今收到广州书。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昨日容貌胜今日,今年更老比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黄河变清会有时,白发变黑却无缘。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昨日北风吹面寒,牵船浦里把身安。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潮来缆绳被打断,摇橹才知行船难。 -
秦淮:秦淮河,流经江苏南京。
生憎:偏恨,更恨。莫恐:不用害怕。
卜钱:占卜的金钱。金钱两面的图案不同,古人以为投掷金钱,观察它落地后的状况即可预测吉凶或归期。朝朝:天天。
桐庐:县名,今属浙江。
书:书信。缆:系船用的粗绳。断:打断。
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
- 背诵
-
啰唝曲六首
…展开这六首诗是抒发离愁的感伤之歌。
第一首表达的是主人公因长期与夫婿分别而产生的闺思。这本是一个陈旧而常见的题材,但它却于陈中见新,常中见奇,把想入非非的念头、憨态横生的口语写入诗篇,使人读诗如见人。这位少妇在独处空闺、百无聊赖之际,想到夫婿的离去,一会怨水,一会恨船,既说“不喜”,又说“生憎”。想到离别之久,已说“经岁”,再说“经年”,好像是胡思乱想,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但却情真意切,生动地传出了闺中少妇的“天真烂漫”的神态。
第二首写主人公对东园柳发问,看起来也是一种胡思乱想,而从“自无枝叶分”一句来看,其实是在反衬自己的独单寂寞。语显娇憨,更著悲情。
第三首点出真正怨恨的对象原来是她的夫婿,而夫婿之可怨恨,因为他是“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商人去后,自然盼其归来,而又不知归期何日,就只有求助于占卜。后两句是“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也写占卜归期。这里用金钗代替金钱,想必为了取用便利,可见其占卜之勤。而由于归期无定,就又抱着随时会突然归来的希望,所以在占卜的同时,还不免要“朝朝江口望”。但望了又望,带来的只是失望,得到的只是“错认几人船”的结果。这位少妇既以金钗权当卜钱,又朝朝江口守望,足以说明其望归之切、期待之久,而错认船后的失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
第四首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也就成为了望夫的女子们痛苦复痛苦的现状。
第五首写主人公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不禁发出“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这样近乎绝望的悲叹。时光一天天逝去,人儿一年年变老,青丝成白发,丈夫不见归。字字伤感,令人泪垂。
第六首写冬天到来,北方凛冽,主人公把船牵到浦里安身。可是大浪把缆绳打断了,要控制船身必须摇橹,才知道在浪潮中摇橹行船有多艰难。最后有隐喻生活艰难之意。
这类诗是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它们在文人诗篇之外,另有风貌,一帜别树,给人以新奇之感,因此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
折叠 -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而元稹诗中只说她“能唱”,《云溪友议》则说“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接着举引了她所唱的歌词七首,其中六首五言的与《全唐诗》所录相同,另一首七言的却是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诗人于鹄的《江南曲》。因此,这《啰唝曲》虽是刘采春所唱,却不一定是她所作。胡应麟《诗薮》指出六首中的“四首,工甚,非晚唐调”,并说:“今系采春,非也。”刘采春究竟是不是此曲的作者,难以确证。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当时,商人妻子的婚姻生活,已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 题。大批商人长期远行在外做生意,大量的妇女被留守家中,怨妇成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刘采春的歌曲很好的把这些怨妇的心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啰唝曲》出现的社会基础。
- 刘采春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啰唝曲六首原文,啰唝曲六首翻译,啰唝曲六首赏析,啰唝曲六首阅读答案,出自刘采春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2811.html
诗词类别
刘采春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