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兄郜
-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道路漫漫,更不知相逢何处。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逝水流年,岂容虚度;头上的白发,时光不肯饶人。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旅途夜渡,水波摇动月影;快到达冷落的空城时,雨声将掩短终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我的心情跟着你的马奔驰,越过了千山万水。 -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yì)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流年:流逝得年华,时光。华发:花白的头发。翳:遮蔽,覆盖。迢递:遥远的样子。 -
诗歌首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天下之大,不知何时才能与堂兄再次相见。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
第二联希望珍惜时间,千万不要虚度,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这两句长于比拟,前句以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时间,比作可任人随意抛掷的物体,后句以无主观感情可言的华发拟人。两个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又使之显得生动活泼。“莫虚掷”三字给人以警示,“不相容“一句更增强了人的紧迫感,两句都起到了极好的劝诫作用。
第三联是名句,注意炼词炼句,“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以动衬静,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雨”是诗眼,空城细雨绵绵,掩挡了钟声。
第四联写自己心随从兄而去,想象自己随从兄跨越万水千山,表达了强烈的不舍之情。
- 背诵
-
送从兄郜赏析
诗歌首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天下之大,不知何时才能与堂兄再次相见。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
第二联希望珍惜时间,千万不要虚度,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这两句长于比拟,前句以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时间,比作可任人随意抛掷的物体,后句以无主观感情可言的华发拟人。两个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又使之显得生动活泼。“莫虚掷”三字给人以警示,“不相容“一句更增强了人的紧迫感,两句都起到了极好的劝诫作用。
第三联是名句,注意炼词炼句,“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以动衬静,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雨”是诗眼,空城细雨绵绵,掩挡了钟声。
第四联写自己心随从兄而去,想象自己随从兄跨越万水千山,表达了强烈的不舍之情。
…展开诗歌首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天下之大,不知何时才能与堂兄再次相见。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
颔联希望珍惜时间,千万不要虚度,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这两句长于比拟,前句以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时间,比作可任人随意抛掷的物体,后句以无主观感情可言的华发拟人。两个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又使之显得生动活泼。“莫虚掷”三字给人以警示,“不相容“一句更增强了人的紧迫感,两句都起到了极好的劝诫作用。
颈联是名句,注意炼词炼句,“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以动衬静,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雨”是诗眼,空城细雨绵绵,掩挡了钟声。
尾联写自己心随从兄而去,想象自己随从兄跨越万水千山,表达了强烈的不舍之情。
折叠 -
- 方干 方干(?─约888),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一作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貌陋而颇具诗才。宣宗时举进士不第,遂隐居镜湖。一生声名颇盛而功名不就,终身布衣,贫困潦倒而卒。工于律诗,多投赠应酬,流连光景之作。风格与贾岛、姚合接近,亦以苦吟著称,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感怀》)。卒后门人杨弇等辑其诗三百七十…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送从兄郜原文,送从兄郜翻译,送从兄郜赏析,送从兄郜阅读答案,出自方干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37344.html
诗词类别
方干的诗词
- 《寒食宿先天寺无可上人房》
- 《暮冬书怀呈友人(一作喻凫诗)》
- 《嘉兴县内池阁》
-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
- 《送道人归旧岩》
- 《越中言事二首 其二》
-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 《书吴道隐林亭》
- 《赠玛瑙山禅者(一作赠玛瑙禅师归京)》
-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