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渌水带青潮
-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桥上站立着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着栏杆抚弄柳条。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参考资料:1、王双启编著;叶嘉莹主编.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97-982、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8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220-2213、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747 -
渌(lù)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yè),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渌水:清澈的水。青潮:水面呈青绿色,且旺盛饱满,如同涨潮一般。朱阑:朱红色的栏杆。双笑靥:此处是说女子笑,脸上出现一对酒窝儿。妖娆: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风情。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tiáo)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花朝:旧俗以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节为“花朝节”。减字偷声:指词调的减省节奏和减少歌辞字句,从而衍变新调。玉箫:箫的美称。迢迢:遥远。参考资料:1、王双启编著;叶嘉莹主编.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97-982、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8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220-2213、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747 -
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上。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上上女儿双笑着,妖烧。倚着阑干弄柳条。”“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接着三句刻画人物。词人不写她的眉,不写她的腰,也没有摹绘形容其发型、妆饰和身材,而是把镜头对准“女儿”面颊上那两个迷人的酒涡。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许多笔墨,跳出了前人描绘女性的窠臼。紧接着用一个两字短句“妖娆”,加以赞叹,说她无比娇美动人,别的都不须细看,只要看一眼她脸上那两个笑容可掬的酒涡就足够了。从句法结构上说,“妖娆”也是贯通下句的。此时此刻那位“女儿”正独自靠着上上的朱阑,手里摆弄着柔软细嫩的柳条。这是作者摄取的第二个镜头。如果说第一个镜头是静态,那么第二个镜头则是动态了。“女儿”摆弄柳条,不知是探春还是惜别。含而不露,留下联想和思索的空间。上片五句,分为两层,先拉开幕布,推出景物,然后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静一动,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从月夜花朝写起,少女先是摆弄杨柳,此时又在月夜里吹奏起了玉箫。这优美的境界愈发使女子的形象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最后两句,通过“行人”的反应来赞美“上上女儿”容貌出众、技艺超群。每当人们看到她面颊上那迷人的“双笑靥”,听到她所吹奏的“玉箫”声时,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恋地回头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却亦远在天涯,若想与她相会,只怕比渡过迢迢的银河还要遥远。像谜一样美丽的女孩终究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也许,她是仙子从天而降,在人间作短暂的停留,那纤尘不染,高雅脱俗的绰约风姿,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这首词意境瑰丽、神奇,形象刻画宛如水中月、镜中花,不需浮辞艳采,却充满了遇物生辉的意境和情趣。
参考资料:1、喻朝刚,周航著.蕴藉绵长歌婉约词精品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01:138-1392、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第14卷宋词.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01:103-104 - 背诵
-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翻译
-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赏析
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展开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桥上女儿双笑着,妖烧。倚着阑干弄柳条。”“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接着三句刻画人物。词人不写她的眉,不写她的腰,也没有摹绘形容其发型、妆饰和身材,而是把镜头对准“女儿”面颊上那两个迷人的酒涡。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许多笔墨,跳出了前人描绘女性的窠臼。紧接着用一个两字短句“妖娆”,加以赞叹,说她无比娇美动人,别的都不须细看,只要看一眼她脸上那两个笑容可掬的酒涡就足够了。从句法结构上说,“妖娆”也是贯通下句的。此时此刻那位“女儿”正独自靠着桥上的朱阑,手里摆弄着柔软细嫩的柳条。这是作者摄取的第二个镜头。如果说第一个镜头是静态,那么第二个镜头则是动态了。“女儿”摆弄柳条,不知是探春还是惜别。含而不露,留下联想和思索的空间。上片五句,分为两层,先拉开幕布,推出景物,然后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静一动,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从月夜花朝写起,少女先是摆弄杨柳,此时又在月夜里吹奏起了玉箫。这优美的境界愈发使女子的形象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最后两句,通过“行人”的反应来赞美“桥上女儿”容貌出众、技艺超群。每当人们看到她面颊上那迷人的“双笑靥”,听到她所吹奏的“玉箫”声时,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恋地回头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却亦远在天涯,若想与她相会,只怕比渡过迢迢的银河还要遥远。像谜一样美丽的女孩终究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也许,她是仙子从天而降,在人间作短暂的停留,那纤尘不染,高雅脱俗的绰约风姿,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这首词意境瑰丽、神奇,形象刻画宛如水中月、镜中花,不需浮辞艳采,却充满了遇物生辉的意境和情趣。
折叠 -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词人在某地渡口偶然见到了一位少女,但井没有机会接近她,于是作此词,留作对伊人的写照。
- 晏几道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有《小山词》一卷。…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原文,南乡子·渌水带青潮翻译,南乡子·渌水带青潮赏析,南乡子·渌水带青潮阅读答案,出自晏几道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3326.html
诗词类别
晏几道的诗词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 《秋蕊香》
- 《长相思·长相思》
- 《诉衷情·长因蕙草记罗裙》
- 《采桑子(花前独占春风早)》
- 《蝶恋花》
- 《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 《鹧鸪天·手拈香笺忆小莲》
-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 《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